新移民家庭热心参与志愿服务融入本地社区

韩国新移民夫妇郭珉秀(左一)和梁𤋮恩(左二)过去一年多来定期到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当志工,与不同种族志工携手为弱势长者烹煮膳食。图为梁𤋮恩引导长子郭丹(左三)为装好的饭盒封上贴纸。 (林明顺摄)
韩国新移民夫妇郭珉秀(左一)和梁𤋮恩(左二)过去一年多来定期到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当志工,与不同种族志工携手为弱势长者烹煮膳食。图为梁𤋮恩引导长子郭丹(左三)为装好的饭盒封上贴纸。 (林明顺摄)

字体大小:

四岁的韩裔新加坡籍男生郭丹,时常与父母到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渐渐熟悉本地文化和混杂式语言,如今尝到美味食物还会用马来语说“Sedap”(好味道!)

过去一年多,这个韩国新移民家庭每隔六至八周到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与其他志工携手为社区内独居年长烹煮膳食,过程中与不同种族与文化背景的志工打成一片。

软件工程师郭珉秀和太太梁熙恩在韩国出生受教育,七年前来到新加坡就业,两个儿子都在本地出生。全家人近期已入籍新加坡。

一家四口星期天(6月23日)第六次参与烹煮膳食志工团队,为约50名年长者准备健康饭盒。两个年幼儿子帮着为装好的饭盒封上贴纸。派发饭盒由另一组志工负责。

武吉宝美居民联系网副主席连南顺(右一)是“拉丁马士星期日膳食计划”的其中一名志工。他星期天(6月23日)在韩国新移民夫妇郭珉秀和梁熙恩忙着烹煮膳食时,帮忙看顾他们的两个年幼儿子郭丹(左一)和郭灿。与连南顺相处的过程中,两个小男生学会本地常用词汇,如用来称赞食物美味的马来词汇“Sedap”(好味道!)(林明顺摄)

梁熙恩(34岁)在一家科技起步公司担任拓展伙伴关系部门主管。

感受到新加坡很适合养育孩子

她受访时说,以前和丈夫到新加坡旅游,发现本地舒适宜居,萌生到这里就业的想法。逐渐的,他们深深感受到新加坡很适合养育孩子,决定在这里建构新生活。“我怀第一胎时,地铁上总有人会让座。有一次在餐馆用餐,工作人员主动给我换一张有椅背、较舒服的椅子。我发现这里的人很和善,乐意为有需要者伸出援手。”

参与志愿服务是这家人贡献社区的方式。约四年前,夫妻俩通过友人介绍,参与马士民众俱乐部一项为弱势群体送暖的项目,为独居年长者打扫住家。去年4月起,他们参加“拉丁马士星期日膳食计划”,轮流为独弱势年长者烹煮膳食,也从饮食层面,进一步了解本地多元种族文化。

郭珉秀(36岁,软件公司创办人)说,参与烹煮膳食计划后,他更深入了解不同社群的饮食需求,包括准备素食者以及清真认证食品时的注意事项等。正是这份了解,让他更有信心能与家人融入本地的生活。夫妻俩也常邀请身边的外籍朋友加入志工行列。

推行20多年的“拉丁马士星期日膳食计划”,每个星期天都能号召10多名志工聚集拉丁马士民众俱乐部四楼的厨房烹煮膳食,接着由另一组志工分派给社区内有需要的弱势年长者。(林明顺摄)

在本地工作六年的日本人飞田耕作(36岁,互联网营销公司职员),星期天首次参与这个项目。他负责设计菜色,带领义工烹煮清炒鸡丁等家常日式料理。

“平时工作忙碌,较少机会接触本地群体。很高兴参与这个活动。新加坡人熟悉的寿司和天妇罗日本食品,我们其实一般在特别的日子才吃。我希望向本地人介绍日式家常菜,希望他们吃得开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