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去年制造的垃圾总量与11年前相比,减少至少10%;但回收率却从六成降至五成。最终须要送去焚烧或掩埋的垃圾量不降反升,2014年以来增加9.49%。
垃圾回收率创下11年新低,而新加坡唯一的垃圾埋置场实马高岛,却只剩下10年使用寿命,使我国在垃圾处理工程上面临更大压力。
我国2024年制造665万8000公吨垃圾,比2023年的685万9000公吨,减少2.9%。
不过,去年回收的垃圾仅332万6000公吨,占垃圾总量的50%;比2023年的52%少了两个百分点,更比2014年的60%降了足足10个百分点。
综观过去11年的垃圾回收趋势,从2014年至2018年,回收率都至少六成。然而2019年之后的六年,回收率就再也没过六成,2024年更创下50%的最低记录。
下来五年须加大加快推进垃圾回收工作
我国曾在2019年设下目标,到了2030年将垃圾回收率推高至七成。目标要如期达致,我国下来五年必须加大加快推进垃圾回收工作。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三(7月23日)在食品科技公司Mottainai Food Tech的加工厂开幕仪式上,公布我国2024年的垃圾量和回收数据。
他说,过去10年,我国人均垃圾制造量减少超过20%,每1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垃圾,也减少逾30%。
垃圾总量减少,回收率却也下降,普杰立解释,部分原因是近年来建筑与拆除的废料熔渣都减少,而这两类垃圾又几乎可百分百回收,整体回收率因此随之下降。
纸张和纸皮的回收率去年只达32%,比起前几年高峰期逾50%显著下降。普杰立说明,自2019年起,电商使用大量纸张和纸皮包装,导致这类垃圾总量激增,回收率占比减少。
与此同时,人力短缺、运输成本和油价上涨,导致回收成本增加;回收物作为商品交易,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也不稳定,影响企业的生存能力。这些因素都导致回收经济效益减弱。
环境部:包装垃圾管理研究仍在进行 尚无确切时间表
普杰立说,政府推动回收之际,也要继续鼓励公众和企业减少和再利用垃圾。
政府正探讨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例如简化纸张回收过程。普杰立说,会在适当时候公布更多细节。
国家环境局2023年针对包装垃圾管理研究项目招标,加强垃圾管理,包括探讨规定电子商务业者回收包装垃圾,原定2025年完成研究工作。
环境局受询时告诉《联合早报》,研究还在进行,尚无确切时间表。
食物回收率则从2014年的13%增至去年的18%。环境局说,待本地首座污水和垃圾综合处理设施Tuas Nexus2027年起逐步竣工,制造大量食物垃圾的工商业建筑如酒店、购物商场、食品工厂等,也须妥善处理厨余,相信会进一步促进回收。
未回收垃圾同比多0.8% 实马高填埋场负担加重
我国2024年最终送焚化或填埋的垃圾量,达333万2000公吨,比2023年的330万6000公吨多0.8%;未回收的垃圾量增多,意味着实马高岛填埋场的负担随之加重。
实马高岛上的垃圾埋置区分为两部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埋置区,各占约一半面积。
第一期埋置区于1999年启用,可填埋的垃圾总容量为1140万立方米。2015年,第二期埋置区投入运作,面积约157公顷,总容量达1670万立方米,约相等于670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目前,实马高剩少过一半的埋置空间,使用寿命预计在2035年提前结束;原来的预计使用寿命是到2045年。
环境局正在研究如何回收填埋材料,赋予第二次生命用于填海,并会在适当时候公布更多细节。不过,回收填埋材料的速度和规模,是否足以赶上垃圾填埋的速度,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