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爱沙尼亚与冒险精神

陈金霞在六年前的寒冬里,只身来到了爱沙尼亚,开启人生新一段冒险。不过适应之后,在爱沙尼亚平静而自由的生活,则与冒险无关。她带我们逛了位于塔林车站旁的市场,教我们如何挑选新鲜的当地果蔬产品。(蔡家增摄)
陈金霞在六年前的寒冬里,只身来到了爱沙尼亚,开启人生新一段冒险。不过适应之后,在爱沙尼亚平静而自由的生活,则与冒险无关。她带我们逛了位于塔林车站旁的市场,教我们如何挑选新鲜的当地果蔬产品。(蔡家增摄)

字体大小:

我国总统尚达曼刚刚结束了对爱沙尼亚的首次正式访问。对于这个我们建交了31年相对新的朋友,很多人甚至第一次听说,不过也有数十名具有冒险精神的新加坡人,已在这个东北欧小国扎根。

尚达曼总统在抵达塔林当天(6月25日)的晚宴上,刚到现场就与约10名旅居爱沙尼亚的新加坡人交流。他在祝酒词末端,也特意向这些人致意:“致在场的新加坡人,愿你们的冒险精神开拓新天地,也启发其他国人。”

他讲到“冒险精神”这个词时,略有停顿思考,看得出是当下有感而发。

我也有幸在晚宴开始前,和其中一名新加坡留学生陈锭康短暂地聊了几句。26岁的陈锭康两年前来到爱沙尼亚,在塔林大学攻读跨媒体专业。课程用英语授课,因此当陈锭康两年前刚来到爱沙尼亚时,甚至完全不懂爱沙尼亚语。

当年他从理工学院毕业后,先服了兵役,又工作了两年后,才决定继续深造。

“英国和澳大利亚太贵,美国又贵又麻烦,举棋不定的时候,我偶然在一档播客里听到了爱沙尼亚这个国家,听到这里很适合学生,学费也便宜,我就决定来这里了。”

于是,不会任何当地语言,比同班同学大了七八岁的陈锭康,就这样到了塔林,并在此扎根。被问及未来计划时,他坚定地说,想要在当地找一份工作,再生活多几年。

另一名受访的新加坡人是35岁的陈金霞。她六年前从新加坡到爱沙尼亚,入职了一家当地的科技初创企业,不过现在已经离职。

她在盛夏阳光下受访时说,当年她在1月底寒冬中,背着行囊只身来到塔林,甚至整整两个月没有看到绿地。

陈金霞笑道:“我觉得我也很有冒险精神。”

不过,生活在爱沙尼亚对陈金霞来说远算不上冒险。她说,在塔林生活很自由,人们亲近自然也与邻为善,虽然最初交朋友有些难度,但她很快就融入这里的生活。

短短30多年成为数码化程度最高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古老而年轻:这里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世纪时期,但直到1991年,才脱离苏联恢复独立。尚达曼总统在采访中说,和新加坡一样,爱沙尼亚在独立之初,必须做一些大胆的决定、发展一些新的能力,以区别于其他国家。

爱沙尼亚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这里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世纪时期,塔林老城也保留着很多中世纪古建筑;直到1991年,爱沙尼亚共和国才脱离苏联,恢复独立。图为塔林老城的维鲁城门(Viru Gate),兴建于14世纪,如今是当地知名地标和旅游景点。(蔡家增摄)

爱沙尼亚选择了数码化,在短短30多年里成为了如今数码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这里,公民可以上网投票、远程就医,公园里也有着免费的高速无线网。陈金霞展示了她在爱沙尼亚的身份证——她可以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获取几乎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资料,甚至可以在塔林免费搭乘公共交通。

原来,数码化不是等同于一幢幢装载了高科技的高楼大厦,而是融入生活点点滴滴的便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