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刹庆祝开业130周年 设历史步道带公众回顾旧时光

老巴刹推出历史步道,公众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生动的虚拟实境和扩增实境画面,了解老巴刹130年的历史和相关资讯。(陈斌勤摄)
老巴刹推出历史步道,公众扫描二维码,即可通过生动的虚拟实境和扩增实境画面,了解老巴刹130年的历史和相关资讯。(陈斌勤摄)

字体大小:

“随着老巴刹的改变成长,我也跟着成长。我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就像家一样,所以我每天来做工都非常开心。”

老巴刹饮料部经理曹瑞荼(76岁)在这里服务了30年,是现在老巴刹工作得最久的员工,也是老巴刹130周年纪录片的受访者之一。她说,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不仅可以接触到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食客,和他们沟通交流,而且30年来老巴刹对于她而言已经像家一样。

老巴刹的原名是直落亚逸巴刹,历经拆除与翻新,1894年迁至现在莱佛士码头18号,位于珊顿道和克罗士街交界处,并在1973年被列为国家古迹,距今已有130年历史,是新加坡小贩文化的代表地标之一。老巴刹目前有超过80个摊位,其中包括六个米其林推荐的摊位。

公众可体验老巴刹130周年历史步道

为了庆祝130周年里程碑,老巴刹推出历史步道,从建筑外围到内部档口,公众可以在老巴刹10米长的壁画前打卡拍照,可以扫描几个站点的二维码,通过虚拟实境(VR)和扩增实镜(AR),看到老巴刹的旧时影像和现今场景的参照对比,并且通过三段小型纪录片,了解老巴刹的历史文化、时代变迁和人物故事。

老巴刹目前由平价集团旗下的Kopitiam管理。星期四(6月27日)早上,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黄志明在老巴刹130周年庆典启动仪式上说,老巴刹是新加坡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悠久的历史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130年来,老巴刹一直为社会服务,帮助商贩取得成功,也为工人创造就业机会。我有信心平价集团和老巴刹将继续以经济实惠的价格,为人们提供食物。”

平价集团分别与本地画家叶耀宗和插画家阿果合作,推出描绘老巴刹建筑与美食的“海岸线美出天际”历史壁画,以及一系列的文创纪念品。平价集团也与本地音乐人李迪文合作,为老巴刹创作《老巴刹之歌》。

平价集团市场部与营销部主管陈荣福受访时说,老巴刹的钟楼每到整点就会响起钟声,但此前一直是英式的威斯敏斯特钟声 (Westminster Quarters)。“我们觉得老巴刹应该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所以我们决定创作一首属于老巴刹的歌,用中间的一段旋律替代钟声。”

即日起,公众可以前往老巴刹历史步道参与互动、在整点时听到钟楼响起的独特旋律。

另外,从下周一(7月1日)起至9月23日的每个星期一,公众可连续13周以1元3角的特价,品尝到鸡饭、叻沙、沙爹等13种最受新加坡人欢迎的小贩美食,每周限量130份。

自由画师张慧丽(45岁)喜欢在闲暇时光到老巴刹坐一坐,用速写画下城市景观。她说,老巴刹是十分特别的,作为历史建筑,可以供公众自由进出,而且非常有人文气息,值得细细观察体会。

老巴刹的历史与趣味知识 

老巴刹的前身是直落亚逸巴刹(Telok Ayer Market),建于1824年,是新加坡的第一座巴刹。

最初的直落亚逸巴刹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建筑,它设在直落亚逸盆地(Telok Ayer Basin),渔民们每天会把新鲜的渔获带来这里售卖。

1834年,老巴刹在原址上重建,爱尔兰建筑师哥里门 (George Coleman)以更为稳固的八角形砖砌建筑设计取代了原有构造。后来由于建起了新巴刹(Ellenborough Market),所以人们便将直落亚逸巴刹称作老巴刹。

1879年,老巴刹因填土计划而再次关闭。1894年才搬迁到哥烈码头(Collyer Quay)的新填土地段重新开业,并保留了八角形的建筑,直到今天。

老巴刹于1973年被列为国家古迹。1985年,老巴刹因地铁隧道工程及建筑结构出现问题而被拆除,1989年在原址修复重建,并于1992年重新开业。

八角型的老巴刹中间顶部矗立着一座精美的钟楼,每到整点就会响起《老巴刹之歌》的钟声。(陈斌勤摄)

【钟楼】

八角型的老巴刹中间顶部矗立着一座钟楼,巧妙地将时钟和建筑主体相结合。

钟楼由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Glasgow)的铁厂麦克法伦(MacFarlane and Co)制造,钟楼外部装饰精美,顶部有一个铁质的风向标。

最初的钟面由苏格兰的缪尔黑德(Muirhead & Co)公司制造,这只机械时钟不需要通电,因此时常因故障被迫维修。为了保证时钟正常且精确运作,曾在1955年进行了一次大翻修。

这座钟楼是市中心四座战前的公共时钟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位于维多利亚剧院、新加坡中央医院和丹戎巴葛火车站。

此前整点时钟楼会响起威斯敏斯特钟声 (Westminster Quarters),为庆祝130周年,现在已经被新创作的《老巴刹之歌》替代。

以前老巴刹前有一座铸铁喷泉,老巴刹几经翻修重建,这座喷泉现已搬至莱佛士酒店的庭院。(陈斌勤摄)

【铸铁喷泉】

以前的老巴刹门口曾有一座大型的维多利亚式的喷泉,和钟楼一样,这座铸铁喷泉同样由苏格兰的麦克法伦公司制作。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公共场所十分流行这种设计精美的装饰性喷泉。新加坡当时作为殖民地也受到这股风潮影响。这座喷泉分为人像、海洋生物和植物三部分。

这座喷泉现存于莱佛士酒店的庭院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