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助会办垃圾清理活动 鼓励中小学生采纳环保回馈社会

风山小学六年级女生刘础荧(右二)在华助会执行理事长陈业健的协助下,在海格路组屋楼下清理垃圾。(特约陈福洲摄)
风山小学六年级女生刘础荧(右二)在华助会执行理事长陈业健的协助下,在海格路组屋楼下清理垃圾。(特约陈福洲摄)

字体大小:

11名学生仅用了45分钟,就在丹戎加东一个组屋区内清理了3.66公斤的垃圾。

这是华社自助理事会星期六(6月22日)主办的“净化环境,美好邻里”活动的一部分。华助会安排受惠学生在七间华助会中心周围进行垃圾清理活动,希望鼓励他们积极采纳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以回馈社区。

未来三个月内,约350名10岁至17岁学生,将通过一款名为susGain的手机应用,完成各种环保任务。活动首日,当中大部分人在60多名义工的带领下分成小组,在全岛多处进行垃圾清理,并可根据所拾垃圾量赢取礼券奖励。

就读于风山小学的六年级女生刘础荧(12岁)第一次参加这类环保活动,她告诉《联合早报》记者,星期六她一般要睡到9、10点钟,然后在家温习功课。然而当天,她8点多就起床了,然后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华助会位于丹戎加东的办公地,听了说明会后和10名学生步行至位于海格路(Haig Road)的一个组屋区进行垃圾清理。

天下着小雨,组屋楼下的人不多,但草丛里却横七竖八“躺”着各种垃圾,这让刘础荧“开了眼界”。

“我曾在公共场所看到随意丢弃的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但今天清理的垃圾种类更多,有玻璃碎片、金属片、瓷砖碎片、坏了的晾衣架、烟蒂、打火机等等。” 她一边和记者聊,一边眼疾手快地用钳子从草丛中捡起一个破损的塑料卡套。

在不到45分钟里,刘础荧就在华助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清理了一整袋垃圾,当义工把11名学生的小垃圾袋放进一个大袋子里称重时,电子秤显示:3.66公斤。

在该组屋区居住了25年的谢美玲(55岁,家庭主妇)对记者说:“这里来往的大部分都是居民,垃圾极有可能是附近邻居随手丢弃的。”

从70年代起就居住在此的林少明(70岁,退休人士)则认为,垃圾更有可能来自外国工人。他说:“80年代的时候,新加坡非常干净,现在人口越来越多,我常常看到外国工人星期天在组屋楼下吃饭、聚会。”

华助会义工陈贤敬(41岁,中学教师)在当日活动发言里,也启发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那么清洁呢?是我们爱护环境吗?还是,我们有一大组不同的清洁工人在帮我们打扫?”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把2024年定为“公共卫生之年”,以激励全民加强良好卫生习惯,其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的垃圾数量从2013年到去年减少了逾一成,但同期垃圾整体回收率却从62%跌至52%。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