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垃圾量10年减少逾一成 回收率去年跌至52%

本地垃圾量10年降逾一成, 回收率去年跌至52%. 非住家垃圾减少超过30%; 非住家垃圾来自购物中心、博览中心和工厂等工业及商业场所。(何家俊摄)
本地垃圾量10年降逾一成, 回收率去年跌至52%. 非住家垃圾减少超过30%; 非住家垃圾来自购物中心、博览中心和工厂等工业及商业场所。(何家俊摄)

字体大小:

我国人口和经济过去10年来虽然持续增长,但制造的垃圾并未随之增加,反而减少逾一成,从2013年的785万1000公吨,减至去年685万9000公吨。不过,人们在再循环方面的表现仍有待加强,去年整体回收率为52%,比前一年下降了五个百分点。

国家环境局认为,垃圾减少,显示家庭和企业更积极地减少使用(reduce)和重复利用(reuse)。

第10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以及第六届新加坡洁净环境峰会星期三(6月19日)开幕,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为联合开幕仪式致辞时,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局垃圾量和回收率数据。

过去10年,在住家垃圾方面,我国每人每日丢弃的垃圾减少超过15%,从2013年的1.08公斤,降至去年0.88公斤。同一时期,非住家垃圾则减超过30%,2013年每一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垃圾制造量为39.6公斤,去年则是25.7公斤。

住家垃圾来源包括住宅单位、学校、油站、小贩中心和宗教场所等,由公共垃圾收集业者收取;非住家垃圾来自购物中心、博览中心和工厂等工业及商业场所,由一般垃圾收集业者负责。

傅海燕说:“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降低资源足迹。实现这一目标的其中一个方式,是达到资源循环,争取更有效的资源回收。”

我国于2019年制定了零垃圾总蓝图,目标是到了2030年,把垃圾回收率提高至七成。

根据环境局去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会再循环垃圾的家庭从2021年的64%,增加至去年的72%。参与的公众虽然多了,不过回收率却不尽人意。

2013年的整体回收率为62%,过后便持续下滑,2022年是57%,去年跌至52%。不包括建筑和拆除建筑的废料在内,去年的回收率为45%,与2022年的46%大致持平。

若进一步细分,去年的住家垃圾回收率是12%,与2022年相同;非住家垃圾回收率则从72%跌至67%。

傅海燕说,回收率去年下跌,主要是因为建筑和拆除建筑的废料少了,而这类废料通常可以几乎全部回收,这些废料的回收减少,拉低了整体回收率。如果不算这类废料,过去10年的回收率,也因为结构性因素下跌,这是因为本地再循环市场小,废料须输出至其他国家,运费上涨和商品价格的起伏都造成影响。

以纸的价格为例,价高时,业者会乐意收集纸皮和彩色纸等各种纸类;价低时,他们偏向收集白纸,因为白纸的需求和价格较稳定。纸张和纸皮回收率从10年前的超过50%,降至去年31%。

落实饮料瓶罐退费制 提高垃圾回收率

为提高垃圾回收率,我国计划落实饮料瓶罐退费制,并正在探讨扩大制造商延伸责任制,以涵盖其他废料。

目前,本地绝大部分固体垃圾会在焚化后,送往实马高岛掩埋,焚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力,则可为全国电网供电。

虽然那么做可以把垃圾体积减少多达九成,但环境局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替代方案,进一步减少送往掩埋场的灰烬,以及垃圾处理的碳排量。

傅海燕透露,环境局已发出信息征询书(Request For Information),邀请业者提出替代垃圾处理方案,目标是把垃圾转化为能够生产较高价值产品的原料。

环境局会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评估业者提出的技术是否可行,并可能进行试验计划以判断这项技术的经济效益,及它能否大规模运用。截止日期是今年9月17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