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手作粽子 传承手艺留住家传之香

包粽子功夫多,67岁的陈玉娣这些年来却从不嫌麻烦,每年端午节期间与妹妹们一同包粽子,从购买新鲜食材到制作和烹煮粽子都由她们一手包办。(白艳琳摄)
包粽子功夫多,67岁的陈玉娣这些年来却从不嫌麻烦,每年端午节期间与妹妹们一同包粽子,从购买新鲜食材到制作和烹煮粽子都由她们一手包办。(白艳琳摄)

字体大小:

洗粽叶、备馅料、炒糯米、裹成粽、煮粽子,虽然包粽子的工序多、时间长,67岁的陈玉娣这些年来却不厌其烦,一直坚持在端午节手作粽子,为留住传统,也留住“家传之香”。

星期一(6月10日)是端午节,尽管市面上的现成粽子种类和口味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还是有好些民众坚持动手包粽子,坚持“家里的味道”,把这门传统手艺,以及连带的情感记忆,代代传承下去。

陈玉娣说,家中的人已吃惯她包的粽子,外面的粽子往往不合他们的口味。而她自己制作粽子,不仅可以选择符合家人喜好的食材,还能调整肉类的肥瘦比例,确保粽子的质量和口感。

她说:“这是家里的传统,我们也想让年轻人知道,端午节要到了,要包粽子了,鼓励下一代学习手艺。如果他们没有学的话,以后就失传了。到时,他们想吃的话,就得自己到外面去买了。”

陈玉娣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她两个分别34岁和31岁的外甥女,已学会包粽子的技巧。然而,陈玉娣也坦言,并不是家中的每个年轻人都有意愿学习包粽子,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兴趣。

与陈玉娣一样,林秀地(70岁,家庭主妇)也继承了母亲的粽子秘方,每年端午节都会手工制作约30个粽子。对她来说,看到家人吃得开心,她也做得开心。

林秀地说,自小吃着妈妈包的粽子,传统的味道与外面买的大相径庭,毕竟自己包的更健康,也更香。

她指出,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研究如何包粽子。尽管如此,她不认为端午节的节日气氛就因此淡了,“现在到外头买粽子的人还是很多”。

肉粽业者:吃粽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据本地肉粽业者观察,端午节期间购买粽子的消费者以中年和年长者为主,年轻一代对节日的关注度较低。

在全岛开设多家分店的东园肉粽老板林展辉日前受访时说,尽管各分店的生意有所好转,整体销量却未见增长。但他补充说,粽子的销量往往在端午节前的最后几天才会急剧增加,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林展辉还注意到,近年吃粽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购买者多为年纪较大的一群。“这些年来社会越来越洋化,华人传统文化意识就没那么强了。”

对25岁的物理治疗师谢瑞雯来说,比起其他传统华人节日如农历新年,端午节的意义不算太大。她和家人不会特别在端午节买粽子,除非是长辈购买。她也认为粽子并非仅限于节日的特定食品。

包粽子工作坊近期也受到本地公众喜爱。(李姿仪摄)

为了鼓励公众学习制作粽子,继承这份传统手艺,本地一些料理工作室和学院,举办包粽子工作坊。

日本连锁料理学习工作室的ABC Cooking Studio,就在去年开设粽子工作坊,由于反响热烈,预订迅速告罄。工作室的助理行销经理吕嘉惠受询时说,参与者的年龄层主要介于30岁至50岁。

她说,只要简化包粽子的过程,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自己动手制作粽子。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