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夫与时间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余生也晚,记忆中并无更夫,只有一个和更夫相似的人物,他在我儿时所生活的小镇,威严无比。

作为中国人,即使已七老八十,也未必亲眼看见过“更夫”。古时候,当更夫的清一色为男人,通宵上班,独自或两人,手拿铜锣或竹梆子,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以发声的长短、快慢表五更中的不同更次。到我这一代,“睇更佬”早已消失,但留下恐怖的传说——一个穿破烂黑衣服的男子,手拿发出“蓬蓬拆”的响器,沿街游走,掳走小孩子。于是,长辈面对撒泼的小孩子,这般吓唬:“嘘,蓬蓬拆佬来了……”小孩子立马噤声,躲在大人怀里。我们这一代,少年时代在黑白片《平原游击队》看到的老更夫,敲着锣,悠悠然地吆喝“平安无事罗”,以迷惑鬼子。这恐怕是更夫唯一的感性形象。

今天,在《英国小品文选》的《更夫》(亨特作,梁遇春译),见识了洋更夫。文中列举了在伦敦一带夜行时遇到的五个更夫。

一、公子式,在牛津街公园附近走来走去,说话的声音与众不同,半吞半吐。二、铁打的,在牛津街向汉诺瓦广场巡行,声音似喇叭般响亮,此外无别的奇特处。三、时髦式,在柏底福广场值夜,他所代表的时髦,是报时省去“过了”和“点钟”,只说出数目字。四、看书的,他有一本书,借灯笼的光读。五、溜行的。严霜深冬的大街,沟里有长条的冰,上面雨雪霏霏,他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伞,一路溜过来。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