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有效杜绝鸟患的挑战

在处理鸟满为患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动物权利,更应照顾公众福祉。(李天錡摄)
在处理鸟满为患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动物权利,更应照顾公众福祉。(李天錡摄)

字体大小:

国家环境局、国家公园局与新加坡食品局联合宣布,它们与碧山—大巴窑、宏茂桥以及丹戎巴葛市镇理事会合作,展开为期六个月的鸽子管理试点行动,以控制野鸽的数量。这是继去年乌鸦袭击路人事件后,有关当局遏制鸟患的另一个动作。

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在脸书贴文说,本地的野鸽繁殖率高,而且天敌少,若不加以控制,它们的繁殖能力每年达五次之多。野鸽群居组屋区,污染及影响公共卫生。他指出,试点计划若有成效,将推广到其他市镇。

鸽子管理行动计划包含四个策略:一是避免让人类食物残渣成为鸽子的食物来源;二是对喂鸟者采取执法行动;三是加强公众教育与社区参与;四是通过诱捕及人道毁灭,减少野鸽的数量。

根据公园局对本地鸟类栖息和觅食模式的研究,野鸽吃的食物中有70%来自人们的喂食以及食物残渣。由于觅食容易,导致野鸽数量激增。在冠病疫情期间,小贩中心的食物残渣少了,鸽子得花更多力气觅食而影响繁殖能力,当时鸽子的数量大幅下降。

有鉴于此,这次的试点计划将加强小贩中心和食阁的食物残渣管理,包括迅速清理食客归还后的托盘和碗碟;减少小贩中心的开放式托盘归还架;安装更多鸟网、防鸟的钉子和电线等,以防止鸽子栖息觅食。

此外,有关当局将通过宣导以及罚款软硬兼施,确保食客在小贩中心用餐后归还托盘及清理餐桌。同时,执法人员将在鸽子喂食热点部署闭路电视及巡逻,以抓拿喂鸟者。初犯者罚款高达5000元,重犯者则高达1万元。

在处理鸟患的诸多策略之中,扑杀是最直接也是过去常用的手法。然而,随着公民团体的兴起,公众参与的需求提高,助长了多元的声音,尤其是在环境保育以及动物关爱领域。他们成为处理鸟患问题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

对于动物关爱群体而言,扑杀野鸟是残忍及不人道的行为。他们把鸟患问题归咎于公众的行为,并呼吁人们与动物和平共存。有关当局也与时俱进,在处理鸟患问题时,不再“扑杀”野鸟,而是采取“诱捕与人道毁灭“的方式。

相对于直接的扑杀,诱捕与人道毁灭所须的时间与成本较高。在诱捕操作期间,动物管理公司的员工要在现场监测,以免其他鸟类或动物误食药物。工作人员也会设置安全标志,提醒公众远离工作区。接着,工作人员使用二氧化碳对鸽子进行人道毁灭,并清除诱饵区的死鸽。

即使是人道毁灭,动物关爱群体仍然反对通过捕杀来控制鸟患。一名兽医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使用二氧化碳灭鸟虽快捷,但仍属于“不必要的生命剥夺”。她说,各种鸟类在新加坡的生态系统中都有各自的位置,“我们的社会应在道义上,极力反对不必要的安乐死”。

在处理鸟满为患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动物权利,更应照顾公众福祉。野鸽是长了翅膀的老鼠,更易散播传染病。一名传染病专家指出,人们在接触鸟粪或吸入清理鸟粪所产生的灰尘时,可能会感染疾病。另一方面,公园局指出,它在2020年至2022年每年接到关于乌鸦的投诉达3000起至4000起,其中10%涉及乌鸦袭击公众事件。

公园局一名专家指出,原鸽及乌鸦是入侵者,并非原生物种,对本土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它们在新加坡又缺乏天敌,若繁殖率失控将破坏生态与环境。公园局没有公布我国野鸽的数量,但指出,在推行试点计划的三个市理会所管辖的地区中,有“许多”超过100只鸽子的鸟群。另一方面,一名博士后研究员估计,新加坡在2018年的原鸽数量达19万只之多。这对新加坡这个小岛显然是负荷过重。

须知新加坡是人口密集城市,非原生的野鸽和乌鸦大量杂居其中,根本就违反自然现象。自然之道,一贯遵循适者生存的无情法则:控制人类食物源是一种办法,直接扑杀或人道毁灭以降低传染病扩散风险是另一种。处理鸟患问题,有必要避免本末倒置,误把动物权利置于公众福祉之上。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