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领导GIC 杨邦孝当年坐桌上办公

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杨邦孝先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再到美国哈佛商学院就读,过后在他父亲的律师行旭龄及穆执业多年。(档案照片)
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杨邦孝先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再到美国哈佛商学院就读,过后在他父亲的律师行旭龄及穆执业多年。(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本周五推出互动式电子书应用软件《保障未来——新加坡如何管理外汇储备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的故事》(Safeguarding The Future - The Story Of How Singapore Has Managed Its Reserves And The Founding Of GIC)。

《联合早报》节选当中一些有趣的事件,包括GIC首任董事经理杨邦孝如何克服万难建立起GIC、团队到外国物色基金管理人才的经验,以及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为何要亲自面试所有GIC高层人员等。

1981年3月,时任律师和银行家的杨邦孝刚加入当时还未正式成立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时,他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张巨大的桌子,连椅子也找不到。他只能坐在桌上做笔记,直到某天他在一个空置的房间内找到一张椅子。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当时任第一副总理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的吴庆瑞博士向新任金管局局长林金山介绍杨邦孝时,林金山问道,为何请了“这个whippersnapper(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并指他(杨邦孝)只对打造商业帝国感兴趣。

杨邦孝形容那是一次“糟糕的介绍”,当他查字典找出“whippersnapper”这个词的意思时,更是大受打击。

就在这种情况下,杨邦孝出任GIC首任董事经理,把一个抽象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概念变成现实,之后发展成如今管理超过1000亿美元(约1370亿新元)资产的全球投资者。

受邀领导GIC大感意外

在马来西亚出生的杨邦孝先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再到美国哈佛商学院深造,过后在他父亲的律师行旭龄及穆(Shook Lin & Bok)执业多年。他于1969年开始银行业生涯,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委任他为马来亚银行(Malayan Banking)副主席,协助重组。他于1976年成为华侨银行(OCBC)副主席。

在决定要设立GIC后,建国总理李光耀当时选定杨邦孝负责执行这个项目。两人在剑桥大学相识,李光耀认为他非常具有诚信。然而,当吴庆瑞向杨邦孝提出此建议时,后者却感到“非常意外”。

起初,他礼貌地婉拒了这个邀请,原因是自己缺乏投资经验。此外,华侨银行培养他接替陈振传担任银行主席,他当时并不想离开华侨银行。

但是陈振传隔天告知杨邦孝,与吴庆瑞和其他董事分别谈话后决定把他“借给”政府。为此,杨邦孝还自动减薪。

与林金山的第一次尴尬见面后,杨邦孝逐渐赢得他的信任和赞赏。

杨邦孝在上任后首几个月内忙着聘请人手,他向公共服务委员会(PSC)要求奖学金得主,但被告知这些人才非常短缺。最后他争取到一名毕业生。

远赴伦敦纽约寻找人才

他也要请一名秘书,却被告知政府无法为他的职位请秘书。他于是把在华侨银行的秘书请来,两人“整理办公室,购买家具、电话、打字机、碎纸机和复印机等”。杨邦孝的下一个挑战是,寻找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他意识到当时在新加坡这是不容易办到的事,于是就建议到伦敦和纽约寻找合适的人才。

于是,杨邦孝与吴庆瑞出发到伦敦物色人才,此行也有个小故事。两人入住伦敦海德公园酒店,杨邦孝那时对吴庆瑞的印象是“以责骂和开除人而让人敬畏”。

酒店安排两个靠近的房间给他们,吴庆瑞的房间是整个酒店最大的一间,杨邦孝分到非常小的房间。杨邦孝在酒店走了一圈回来后发现,吴庆瑞已把自己的行李转到小房间,而他自己的行李却在吴庆瑞的大房间里。

这时,吴庆瑞已经在桌前工作,他通知杨邦孝两人互换房间。吴庆瑞以节俭出名,他出外旅行时会自己手洗衣裤,他说自己偏爱小房间。于是杨邦孝“杜撰”了一个理由,说这是英国警卫的建议,好不容易才说服吴庆瑞。

但他们的伦敦之行并没有成果,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人选为了获得慷慨的养老金计划,得提前六个月通知雇主。杨邦孝不愿等六个月后才展开工作。

他们的下一站是纽约,杨邦孝独自一人进行面谈。美国的基金经理能在短期内便出国工作,有些只需要给雇主一星期通知。

杨邦孝告诉应征的候选人,若是通过第一轮面试,他们得飞往新加坡,接受李光耀的面试。李光耀一直担任GIC主席,直至他于2011年大选后卸下政治职务,改任高级顾问。

事实上,李光耀会亲自面试所有GIC高层人员,他也让这些人选的妻子陪同前来新加坡,理由是如果这些妻子不喜欢新加坡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基金经理就不会在新加坡久留。此行,杨邦孝选中三名美国基金经理,他们于1981年第四季来到新加坡,后来都成为出色的导师。

20160515_news_yangbangxiao_1.jpg
 1982年,吴庆瑞博士(左二)和杨邦孝(左一)会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团队,新加坡政府当时正探讨是否要到当地投资。(档案照片)

吴庆瑞设立GIC 仅耗时七个月

GIC的诞生,前后只有七个月时间。

吴庆瑞于1980年8月担任金管局主席时有了这个构想,短短七个月后,他宣布政府将设立一家投资公司。

在GIC诞生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由金管局负责管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内阁开始更关注金管局如何管理外汇储备。

虽然全球经济不稳定,但我国经济于70年代取得持续增长,平均每年增长9%。政府收入稳定增长,新加坡每年的财政盈余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至4%。加上私人领域的高储蓄率,以及资金流入,我国的收支平衡出现大量盈余,储备累计丰厚。

内阁因此担心,金管局管理外汇储备是否能取得更好的回报。

金管局在管理外汇储备时,面对两大限制:央行能够培养全面投资管理团队的尺度有限,以及它管理新元汇率的授权(mandate)。

一个实际的问题是,央行员工和基金经理的薪酬不同,央行职员的薪金无法吸引投资管理界的人才。另外,金管局要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储备管理只是其一,它也从未把自己当做专门的投资公司。虽然金管局是投资股权的央行先驱,但并没有专才团队,股权投资是由固定收益团队进行的。

房地产投资领域的情况也相似。金管局于1973年购买伦敦一个商业房地产Granite House,这项收购充满争议,因为收购后伦敦房地产价格和英镑币值大跌。为此,公共账目委员会召开一系列听证会调查,问题在于金管局没有房地产投资专长。

金管局的任务是管理新元汇率,防止新元因为外汇交易商的投机行为而大幅波动。金管局得在必要时出手进场买卖新元,若新元升值太多,当局得卖出新元,反之亦然。这意味着金管局的外汇储备得具有较高流动性。不过,流动资产例如短期国库券,回报相当低。

吴庆瑞因此决定,政府应该设立一家政府投资公司,投资额外的外汇储备。他于1981年2月27日宣布这个消息。

这项计划是具远见、原创和大胆的,它预见新加坡会一直取得收支平衡盈余,也突破了央行负责外汇储备管理的传统做法,并有信心新加坡能够克服缺乏全球投资管理人才的挑战。

这本电子书包括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手绘图、重要事件时间表,以及有声读物。公众可到gichistory.gic.com.sg下载iPad应用软件、ePub文件、PDF文件和有声读物。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