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居民40项生活必需:旅游、冷气、上餐馆

对本地人来说,到餐馆用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活动。(陈渊庄摄)
对本地人来说,到餐馆用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活动。(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冰箱、冷气机、家用宽带网络、到餐馆吃饭、去东南亚国家旅游,这些对本地人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用品和活动。

多数新加坡居民认为,政府应该帮助那些无法负担的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例如温饱、住宿和医疗等,但若是为了维持较为体面(decent)的个人生活水平,如拥有冷气机或上餐馆,则应靠自己的努力。

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获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资助,耗时两年完成“家庭需求调查”(Household Needs Study)和“基本需求公众认知调查”(Public Perceptions of Provision of Essential Needs),以找出人们普遍视为是生活必需品和活动的项目,及该由谁来提供这些项目。

调查结果在星期五(7月12日)举行的新加坡家庭需求研讨会上公布。这是本地首份对外公开的家庭需求调查报告。

研究团队先是通过小组讨论,列出一份有51个项目的清单,再以面对面调查的形式,询问4014名年满19岁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个别项目对他们而言,算不算是在“新加坡过正常生活须有的物品或活动”。

获超过半数受访者同意的就算是必需品,受访者最终从51个项目中选出了40个。

结果显示,人们看法较一致的包括:生存类必需品,如个人卫生用品(97.1%)和自购房屋(96.2%);家用电器,如冰箱(99.5%)和洗衣机(95.7%);数码连接,如有流动数据配套的智能手机(93.3%)。

不同的收入、住屋类型和年龄层,都是导致受访者看法分歧的因素。

以冷气机为例,在最低收入的群体,即家庭月入少于2500元的受访者中,只有49.1%觉得它是必需品;而对于家庭月入超过1万7000元的受访者,这个百分比高达69.8%。

在第二项基本需求公众认知调查中,由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员马修博士领导的团队,以第一项调查中选出的必需品或活动为基础,让约2000名公众通过线上调查,提出他们觉得个别项目该由谁提供。

67.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为没有能力负担的人,提供基本所需;61.7%的人觉得,若是为了维持体面的个人生活水平,如冷气或每月至少一次上餐馆用餐等,这些则应该由个人承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