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习拜会上中美对双方关系的表述稍有改变

字体大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习拜会上提出“巨轮论”,指中美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开场白中称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主要领导人”。有学者认为,拜登和习近平对中美关系的界定稍有改变,此次会晤标志着中美关系已进入缓和期。

习近平今年3月6日中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议上以“平视世界”来形容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7月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时提出的“三条底线”中也警告美国不得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成晓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读,拜登在开场的讲话中对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述”,意味着中国和美国平等的大国地位得到了拜登的确认,而习近平提出的“巨轮论”也与拜登的表述相呼应。

拜登在开场中阐述为中美关系设置“防护栏”的重要性时说,中美应该在分歧的问题上清晰坦诚,并在利益交汇点上合作,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这类关键的国际议题上。他接着说,中美为彼此做的事不是给彼此帮忙(favor),而是负责任的世界领导。

他对习近平说: “你是世界主要领导人,美国也是”。(you’re a major world leader, and so is the United States.)

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则指出,习近平在会上以“巨轮”比喻两国关系。他说,“中美两国是两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我们要把稳舵,使中美两艘巨轮迎着风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成晓河认为,尽管中美竞争的基调没有改变,但美国一再强调管控分歧,习近平提出的“巨轮论”也表明中国希望两国避免碰撞。因此,此次会晤相信标志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和缓和期。

不过,美国西东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主任汪铮认为,会晤可能在短期内稳定双边关系,但长期来看双边关系依然不容乐观。

他说,这次会晤是两国关系近几年在遭受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巨大冲击之后,回归理性和管控危机的一次重要会议。但两国关系积重难返,美国国内的对华情绪并没有任何变化,拜登政府面临着明年的中期选举的压力,很难想象拜登政府能在今后的对华关系中做出真正的全面性调整。“所以说,人们恐怕难以对这次视频会晤抱有太大的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退休教授时殷弘也认为,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纲领和态势没有变,再加上中国在一系列最重大的问题上,立场也丝毫没有变化,因此应对此次峰会产生的结果抱持谨慎的评估态度。

不少分析解读,习拜会在友好的氛围中开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时殷弘指出,这只是双方比今年3月的阿拉斯加会谈“客气一点“,并不意味着中美对彼此的态度真正出现转变。(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黄小芳报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