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者较少把冷气机上餐馆视为必需

年龄是另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因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需要的用品和活动也不一样。(陈渊庄摄)
年龄是另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因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需要的用品和活动也不一样。(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家庭月入多寡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生活必需用品和活动的看法。相比高收入群体,较少低收入者会把冷气机等昂贵电器,或到餐馆用餐这类高消费活动,视为日常需求。

根据星期五(7月12日)公布的家庭需求调查报告,调查团队按照4000多名受访者的家庭月入、住屋类型和年龄层,来比较他们所做选择之间的差异。

将家庭月入少过2500元的最低收入群体,与超过1万7000元的最高收入群体进行对比时发现,他们对社交和休闲活动的看法存在很大差距。

以外出用餐的习惯为例,收入越高的受访者,越有可能把“每个月至少到餐馆用餐一次”看作日常生活必需的活动,比率高达69.7%;来自最低收入群体的受访者,只有50.3%同意这是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动。

至于旅游,整体而言,过半受访者认为“每年到东南亚国家旅游一次”是必要的。若进一步细分,赞同这一观点的最低收入者仅44.8%;除了收入最高的一群(56.8%),其他收入群体的受访者赞同的比率都超过六成。

报告说:“根据经济条件和生活经历,来自最低收入群体的受访者,较不可能同意他们需要这些,才能在新加坡过上普通生活。”

按照住屋类型区分,也能看到类似的差异。例如,在育儿开销方面,住在一或二房式组屋的受访者中,53.6%觉得“给在职父母的托婴和托儿服务”不可少;住在五房式或更大组屋单位的受访者中,认同的有76.6%。

年龄是另一重要分界线

年龄是另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因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需要的用品和活动也不一样。

19岁至34岁及35岁至49岁,是生儿育女的黄金时期,因此更多来自这两个年龄层的受访者会觉得托儿服务,以及孩子的课本、补习和增益课程是必要的。

例如,35岁至49岁的受访者中,高达90.1%认为“孩子的课本、文具和书包”是必需品;65岁或以上的受访者中比率只有66%。若对比项目换成“牙套和假牙”,则有66.4%的65岁或以上年长受访者觉得它们是必需品,远高于35岁至49岁较年轻受访者的39.8%。

在通讯、社交或医疗方面,年轻人和年长者的需求也大不相同。

一般来说,年轻受访者更重视电器和电子产品,如“有流动数据配套的智能手机”,但年轻人较不需要电视机。

最年长的受访者(65岁或以上)当中,90.7%同意电视机是必需品,最年轻的一群受访者(19岁至34岁)则只有63.4%赞同。报告说,这可能是因为比起智能设备,年长者更依赖电视来获取信息和娱乐。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