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大厦“铃铃”声不再响 九旬雪糕伯走了

雪糕伯黄哲文曾每天风雨无阻,清晨就来到森林大厦外,有时晚上10时左右才收工。公众今后将无法再看到他守着雪糕推车的身影。(叶振忠摄)
雪糕伯黄哲文曾每天风雨无阻,清晨就来到森林大厦外,有时晚上10时左右才收工。公众今后将无法再看到他守着雪糕推车的身影。(叶振忠摄)

字体大小:

森林大厦前再也看不到雪糕伯和他的雪糕车了。92岁的雪糕伯黄哲文是本地最年长的流动小贩,他每天风雨无阻推着雪糕车在森林大厦前卖雪糕维持生计。他一周前却因低血压入院后与世长辞,一代人的儿时记忆也随之封存起来。

本地最年长流动小贩 近20年来推车卖雪糕

雪糕伯曾告诉媒体,他从1974年开始当流动小贩,近20年来一直在推车卖雪糕,瘦弱却挺拔的身影,以及雪糕小推车已是森林大厦前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雪糕伯因生病和冠病一度停业引起不少人关注,而这回却再也听不到“铃铃”声响起。

和Helping Joy“助乐”义工组织一起做义工的周志伟(45岁)照顾雪糕伯两年多,他告诉《联合早报》,雪糕伯的小推车两三个月前遭破坏不能再开档,大家建议他不如就此退休。岂料,他星期一(6月17日)逛夜市时突然一阵晕眩,住院后查出是低血压导致。四天后,义工们陪他吃完晚餐后,他突然一阵发抖就与世长辞。

“阿伯停业的两三月以来,他还是经常在早上六七点就搭巴士去森林大厦坐着。” 

义工温爱玲(46岁)照顾雪糕伯两年左右,她在雪糕伯去世当天刚陪他吃过午饭,雪糕伯在她临走前不停招手要她带他回家的一幕,让温爱玲无法忘记。

“他住院时总是叨念着想回家,想回去做生意。他去世的那天中午,我喂了他午饭就想离开,他一直招手叫我带他回家。” 没想到到了晚上,雪糕伯吃完义工带来的最后一盘炒粿条后,手和身体开始发抖,抢救无效后与世长辞。

雪糕伯的遗体在去世的隔天(22日)火化,周志伟和义工们送了他最后一程。周志伟也在当天直播,不少公众都在直播视频下悼念雪糕伯。雪糕伯的火化仪式很简单,没有特意打印出遗照,只用手机展示出一张雪糕伯的照片,有公众留言说,照片中雪糕伯身着的衬衫正是自己送的。

周志伟说,照顾雪糕伯的这些年来不曾见过他的家人,雪糕伯也不愿多提,火化仪式由侄子承办。根据早前报道,雪糕伯有孩子,不过自老婆过世后就鲜少联系,独自住在芽笼峇鲁的租赁组屋,风雨不改出摊的动力就是不愿独自在家面对四堵墙度日。

遇疫情还有住院休息 雪糕伯“离岗”仅两次

雪糕伯鲜少“离岗”,只在冠病阻断措施时一个半月没开档,还有2022年住院时暂时休息。直到两三年前,雪糕伯的手已经没力气将雪糕切成块夹在彩虹面包和饼干中,他还向供应商购买包装好的雪糕,不让顾客失望。

温爱玲说,雪糕伯总爱拿着把雨伞趴趴走,去世前三四天说话还中气十足,身体一直不错,照顾他多年已经有了感情,对于他的离世很是不舍。她说,雪糕伯也很懂得感恩,时不时会买饼干给照顾他的义工吃。

温爱玲和义工们说,雪糕伯很有风骨,身体瘦弱但却坚持自力更生。“他到生命的最后还惦记着生意,刻苦耐劳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我们这一辈年轻人应该学习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