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理工科学养殖马蹄蟹 保护本地易危濒危动物

共和理工学院环境与海洋科学系师生在校园内的水产养殖设施中养马蹄蟹。目前已成功培育约20只圆尾鲎。(共和理工学院提供)
共和理工学院环境与海洋科学系师生在校园内的水产养殖设施中养马蹄蟹。目前已成功培育约20只圆尾鲎。(共和理工学院提供)

字体大小:

共和理工学院师生人工养殖马蹄蟹,用科学方法身体力行保护本地易危与濒危物种。

共和理工学院环境与海洋科学系系主任叶嬿玲博士受访时说,马蹄蟹迁地育种计划(Ex-situ Breeding Programme)自2015年末启动,一直延续至今,前后共有30名学生参与。

叶嬿玲指出,该计划旨在为人工养殖马蹄蟹(学名为鲎(hòu))建立一种可行的方案。

她说,本地共有两种鲎,圆尾鲎(C. rotundicauda)和南方鲎(T. Gigas)被《新加坡物种保护红皮书》分别列为“易危”和“濒危”,但目前少有人在保护他们的自然栖息地。

养殖过程观察最合适生长环境 已成功培育约20只圆尾鲎

叶嬿玲和学生在校园内的水产养殖设施中养马蹄蟹。过程中,他们通过调整育种系统参数,例如水流、盐度、溶解氧浓度、水温,以及幼年和成年马蹄蟹的食物,来观察并评估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

目前,这个计划是环境与海洋科学系学生毕业专题作业的一部分,总体成功率为65%,已成功培育约20只圆尾鲎。

叶嬿玲解释说,在自然环境如泥滩中直接接触马蹄蟹具有挑战性,不好操作。“通过迁地养殖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它们的繁殖与觅食行为、发育过程、生命周期等。”

谈及未来目标,她说,下一步,团队计划将以总结出的养殖方案扩展至南方鲎,从而更好地在本地实施马蹄蟹相关的动物保护措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