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集装箱内长大“游”到附近巴刹 鲈鱼连续两周末售空

在集装箱养殖的翡翠鲈鱼,送往毗邻的淡滨尼11街圆巴刹出售,不但有助业者节省水电等成本,还可以让消费者买到最新鲜的鱼。(海峡时报)
在集装箱养殖的翡翠鲈鱼,送往毗邻的淡滨尼11街圆巴刹出售,不但有助业者节省水电等成本,还可以让消费者买到最新鲜的鱼。(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全岛首个社区养鱼集装箱养殖的翡翠鲈鱼,已开始在附近巴刹出售,受到消费者和鱼贩的支持。受访鱼贩反映,由于供应仍有限,这类翡翠鲈鱼价格会比较高,不过还是连续两个周末销售一空。

社区养鱼集装箱位于淡滨尼11街圆巴刹与小贩中心旁的空地,6月8日起所养殖的翡翠鲈鱼(jade perch)开始在周末出售给淡滨尼圆巴刹的鱼贩。

鱼贩洪伟良(42岁)受访时说,集装箱养殖的翡翠鲈鱼约350克,体型较小,价格介于10元至12元。一般的翡翠鲈鱼则是500至600克,卖10元。虽然比较贵,大部分受访消费者都乐意尝试购买。

他说,上周末尝试进货五条鱼,本周末则增加到10条,都销售一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较年长顾客,对本地集装箱养殖的鱼都充满好奇。洪伟良也有带鱼回家烹煮品尝,他认为鱼的肉质细滑。

鱼贩彭淑珊(50岁)指出,这是淡滨尼的第一个集装箱养殖鱼,作为摊贩一定要支持。她每个周末进货15条鱼都卖完,受年轻顾客青睐。

彭淑珊会向顾客解释集装箱养的鱼没有杂味,适合清蒸等简单烹饪方式。她以每条12至13元的价格销售这些鱼。

鱼贩洪习通(62岁)则把售价定在每条9元。他说,尽管这些鱼最终全部售罄,但顾客觉得鱼太小,担心味道不好且不习惯食用。因此,相比其他鱼种,这种鱼比较难卖。

消费者:难得有社区养殖鱼类 一定要支持

吴吟燕(69岁,家庭主妇)花了12元买了一条翡翠鲈鱼,她打算清蒸来尝试味道如何,如果味道不错还会再买,毕竟本地难得有社区养殖的鱼类。她认为养殖手法很特别,一定要支持。

淡滨尼市镇理事会星期六(6月15日)邀请居民,在巴刹旁的咖啡店一同品尝翡翠鲈鱼料理。朱秀春(77岁,退休者)试吃后说,鱼没有任何腥味,因此她打算去巴刹购买。

为了帮助我国早日达成2030年本地农产品满足三成营养需求的目标,淡滨尼市镇会和本地企业Aqualita合作推进社区养鱼集装箱项目,前期由淡马锡基金会和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负责开发工作。

永续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左)与东北区市长朱倍庆(中)在集装箱体验收成翡翠鲈鱼。(吴先邦摄)

同是淡滨尼集选区议员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与东北区市长朱倍庆,到巴刹了解翡翠鲈鱼的销售情况。

朱倍庆指出,养殖的集装箱在巴刹旁边,少了运输和中介费,价格也合理,目前有四个巴刹摊位会在周末固定进货,业者接下来会跟更多摊位接洽和配合,并希望可以把集装箱养鱼商业化,增加产量和鱼种类,把价格压低,将集装箱养鱼项目推广到其他社区。

养鱼的集装箱占地仅15平方米,一个集装箱每年可生产多达1200公斤鲈鱼,它采用自动化循环水养殖系统,节省人力和水电等成本。业者从澳大利亚购买健康鱼苗,在集装箱进行培育,每天派人平均到集装箱一小时,喂鱼和确保系统正常运作即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