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兹九光芒没被胡愈之掩盖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1898年出生的沈兹九,笔名有兹九、兹。她是胡愈之的妻子,然其光芒没有因为胡愈之的名气被掩盖。学者郭惠芬称她为“南来作者中少有的优秀女作者之一”。另一位学者林万菁则说“她是在中国妇女界活动最力、个性最强的女作家”。在个性上,她独立自主,经历上也与当时多数女性不同。她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专门学校,在与胡愈之结婚前,与另一男子徐庆誉有婚约。然而,徐氏强制要求她婚后必须以家庭为重,否则解除婚约。沈氏选择后者。她主张关心妇女团体,在1933年担任《申报》副刊《妇女园地》主编,在1935年成功编纂卖6000多本的《妇女生活》杂志,成绩斐然。


沈兹九1941年南来新加坡,遂与胡愈之结婚。在新马期间,沈氏积极参与宣传抗战救亡的工作,同时主张保护女性。她在1946年出版并主编《新妇女》杂志,该副刊第一期的《创刊的话》带出对新马妇女发展的关怀,她强调希望《新妇女》可以成为“一个提拔女性写作的场所”,也期待让马来亚妇女们在妇女运动中保持“统一战线”。沈兹九的许多文章都关心女性在新马的发展,写下如《马来亚妇运前瞻》《妇女之路》《三八节与南洋华侨妇女》等文章。


沈兹九也撰写《流亡在赤道线上》,回忆两夫妇与郁达夫等作家在二战流亡印尼的情景,笔调细腻,如形容1942年2月1日战前的新加坡的天空:“整个天空布满了死灰色的云,往常遇到这样的天色,就会来一阵狂风骤雨,一霎时,雨过天晴,回复了先前的美丽;然而今天却不!”另一端,她也以有活力的笔调揶揄当时战况的无奈,“我的家乡有句俗话:‘长子看戏,矮子吃屁’。这次打仗倒是‘长子放弃,矮子运气’。”整体文章叙述有理,不失精彩。1948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她与胡愈之回中国,之后担任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宣传教育部部长,继续编《新中国妇女》。沈兹九于1990年逝世,享年92岁。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