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

赖清德告诉美国周刊:提两岸互不隶属为团结台湾人民

美国《时代》周刊星期四(6月13日)以赖清德作为当期封面人物。(互联网)
美国《时代》周刊星期四(6月13日)以赖清德作为当期封面人物。(互联网)

字体大小:

台湾总统赖清德接受《时代》(TIME)周刊专访,提到就职演说时重申“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目的是为了团结台湾人民,而且台湾前总统马英九、蔡英文也提过相关论述。但马英九批评,赖清德“口出狂言,又设词狡赖”,刻意拉他背书,是“如假包换的‘两国论’”。

美国《时代》周刊星期四(6月13日)以赖清德作为当期封面人物,刊登了他的专访。这是赖清德当选后,首次接受国际媒体专访,内容谈及他对国际合作、两岸事务、经济发展、全球产业链及民生议题的看法。

赖清德曾在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到两岸应在基于对等、尊严的前提下,恢复对话、交流。而在专访中,他则被进一步问到,“尊严与对等”的具体定义是什么。

赖清德首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也要拿出诚意跟台湾民选合法的政府进行交流合作”。

他接着说,两岸每项议题都应该互利互惠,“好比台湾开放观光客到中国(大陆)去旅游,中国也应该开放观光客来台湾旅游。我们开放学生到中国去就学,中国也应该要开放学生来台湾就学”。

赖清德也说,两岸交流合作的信念,应是促进两岸人民福祉,未来迈向和平共荣的目标。

当被问到两岸互不隶属的说法引发北京围台军演时,赖清德则强调,他陈述的是事实,完全没有挑衅的意思。

他接着说:“因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蔡英文前总统在2021年国庆日的时候,提出的四大坚持就已经提到。马英九前总统任内也讲过,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两岸互不隶属。”

赖清德并指,自己是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二条跟第三条来陈述这个事实,“在台湾这几十年来有人民、土地、主权、政府,本身在国际法上就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我的目的是在团结台湾人民”。

《中华民国宪法》第二、第三条的内容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

不过,马英九星期五(14日)在脸书(Facebook)发文,批评赖清德“口出狂言,又设词狡赖”,刻意拉他“背书”。

马英九强调,自己的论述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华民国包括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两岸(台湾与大陆)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但是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他反问赖清德,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吗?认同《中华民国宪法》吗?“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赖总统事实上就是在讲如假包换的‘两国论’,而他既不认错还要狡赖,让人对他难以抱有希望”。

除了重申两岸立场外,赖清德也在专访中提到,“一个稳定的中国可以成就安全的台湾;一个繁荣的台湾可以带动进步的中国”。他还说,并不乐见中国大陆经济变坏、社会出现混乱,“新政府愿意协助中国,增进台海的和平繁荣、两岸的和平繁荣”。

对于赖清德的论述,曾任蔡英文政府大陆委员会副主委的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林正义,星期五在一场座谈会上接受《联合早报》提问时指出,赖清德基本延续了就职演说基调,明确表达未来四年的两岸政策主轴,目的是让北京没有误解空间。

他相信,赖清德对两岸定位的论述已定调,未来四年不会有更进一步的论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