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中美达成一致致力减排甲烷 学者:双方在国际政策领域仍有共同责任和利益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左)5月9日结束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右)在华盛顿举行的两天会议。这是两人今年1月分别接任中美气候变化大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彭博社/法新社)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左)5月9日结束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右)在华盛顿举行的两天会议。这是两人今年1月分别接任中美气候变化大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交流。(彭博社/法新社)

字体大小:

中美新能源贸易争端持续加剧,却在致力减少甲烷排放上达成一致。受访学者认为,双方分歧众多仍能实现实质性合作,反映两国在某些国际政策领域有着共同的责任和利益,并寻求在美国可能发生政权更迭前,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机制。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星期四(5月9日)结束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John Podesta)在华盛顿举行的两天会议。这是两人今年1月分别接替解振华和克里担任中美气候变化大使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交流。

据彭博社报道,波德斯塔星期五(5月10日)向媒体形容,双方进行“深入”和“实质性”的讨论。

他说:“我们必须控制好气候问题,没有比美国和中国更重要的国家来引领我们前进。即使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特征,我们有义务跟我们的国民和世界人民进行沟通和协作,以应对气候危机。”

美国国务院星期五发布声明说,两国承诺就部署减排技术、建立或完善各自甲烷监测报告与核查(MRV)体系和标准,以及围绕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测量和减排方案,开展双边合作和能力建设。

地球最常见的温室气体虽然是二氧化碳,但主要排放来自能源开采和农业的甲烷,它造成的气候暖化效应其实比二氧化碳更强。中美都是全球最大甲烷排放国之一。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双方计划在今年11月于阿塞拜疆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第二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并将于5月29日至30日在美国加州举办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形容,中美在当前的政治关系下能够取得合作“很不容易”。他认为,这样的合作一旦进入实质性阶段,将对两国今后合作持续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今年11月举行总统选举,在民调中遥遥领先的共和党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将对寻求连任的美国总统拜登构成威胁。特朗普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他在执政期间一度宣告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引起全球哗然。

李明江研判,如果特朗普赢得选举,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他说:“中美在现阶段达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美国反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人物的一些主张和政策,寻求双方在工作层面的合作与沟通。”

此轮会谈是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举行。有消息称,拜登准备在下周宣布对包括太阳能板、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出口“新三样”产品加征关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此前多次提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产能过剩的担忧。

中国重申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指这是欧美旨在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保护主义措施,严重损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透露,波德斯塔在会议上也向刘振民提出了中国在太阳能板和锂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指廉价的中国绿色能源产品在全球市场泛滥,对该行业供应链和中国以外的企业构成了威胁。

李明江注意到,波德斯塔也兼任白宫清洁能源创新和实施高级顾问,意味着他在批评中美贸易,特别是针对新能源产品的态度将更加明显。

他说:“波德斯塔更可能把经贸和气候变化问题联系在一起,对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双方官员之间的互动产生影响,增加谈判的难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