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留学博客】黄心语:窗

图为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书院(Exeter College)各个角落的窗户,拼合为一。(作者提供)
图为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书院(Exeter College)各个角落的窗户,拼合为一。(作者提供)

字体大小:

这边的落地窗,都见证了上百年的历史、无数的学者,我们一时的停留,只是路过。窗户始终悄悄地明察动态,就如我透过它洞察外界的静音状态。

最近我有一丝顿悟,发现若身旁有一扇完好无损的窗户,代表着头上还有屋顶,还有住处可归。我想那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毕竟安逸的日常不应当成理所当然,也并不是人世间普遍的现实,所以我总觉得平安度日是如此珍贵的福分。

能安心念书这回事,也是幸运的一部分。不知从何开始,我逐渐意识到周遭社群中的问题与矛盾突出,想要研究统治者的权限与被治理者的权利之间的关系,但是同时也开始发现很多相关的疑问往往并没有答案,就算有类似答案的解说也并不完美。前人们都说过,教育是改变现状乃至全世界最强的武器,那我们对于回应现状的答卷满意吗?我时刻在督促自己莫忘念书的初心,希望这一微薄的醒悟不被成年人口中的 “人生阅历” 淡化,期许也不被绝望取代。

今年夏日,我反复思考这一 “答卷”,有幸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参加夏季交换计划,主攻国际法、国际关系,这两个互补的学科是我一向向往学习的科目。高中毕业后,原本打算在国外念国关本科,但是入境因疫情而受限制,最后选择在新加坡念大学。当时曾有过一个念头:想要先尝试把法律框架理清,再更深层次地理解规则如何塑造治理模式及其内容(反之亦然),如今有机会慢慢地实现高中时期的理想,应该没有脱轨,只是绕了一小圈返回起点。在路上,有希望;我只求未来可期的感觉,不会消失。

前来牛津小镇时,我望着列车快速路过的景色,心想教育时而显得奢侈,特别是古老学府的象牙塔形象对比残酷的现实丝毫不匹配,如何才能把乌托邦与现实相结合呢?而当我终于站在幽静的图书馆时,被无数的书籍收藏包围,寻思或许穿梭书卷里的世界,就在于眼前的高窗之几寸的隔离。学者与学生汇集于此,知识的创造与普及的潜在价值可想而知。世界各地武装冲突蔓延,新闻报道中的战争不断地浮现在意识中,那不仅是冰冷无情的数字,而是性命。在探讨国际法的错综复杂之际,我越来越坚信法律只是工具箱一部分,是实践社会价值的途径之一,其余的对话、议论、协商,主要潜在司法系统以外。论原则,凡事要权衡利弊,从而扩大利益重合点,缩小矛盾,这或许是治理的指导方针。

这边的落地窗,都见证了上百年的历史、无数的学者,我们一时的停留,只是路过。窗户始终悄悄地明察动态,就如我透过它洞察外界的静音状态。我被分配到宿舍二楼的小房间,位于走廊尾端,麻雀虽小的房室,让我深夜独处时并不感到孤单,而是沉浸在稀有的平静当中,喧哗平息,剩我在微光下打字。弧形的天花板,勾画了窗的轮廓,曲线延伸到想象的九霄云外,书桌旁另有窄小的一扇窗,这两扇窗就成了我瞭望小草原的望远镜。

在这儿的第一周,步入了国际学生小社群的合居生活。学长与我们分享,每一所院校的设施齐全并且自足,自古以来照料学者们的饮食起居,是张乱中的避风港。这一切象是社会大环境的索引,我们在华丽餐厅,被彩色玻璃包裹着,首次体验闻名的正式晚宴。就坐长板凳的我们,文化根底或多或少有些迥异,但在澎湃的氛围中与来自远方的朋友谈话不停息,围绕饭桌庆祝友谊,这是我们萍水相逢的相遇。

澄静中,窗户中的世界里外都是天下的倒影。窗明几净,我从这扇窗望向远方,但愿和平回归人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