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种美味

沉浸式用餐体验

沉浸式用餐体验增添感官刺激,图为“Banquet of Hoshena”主题晚餐,走进昏暗的用餐区,可见投影在墙壁、餐桌和餐盘上的画面,菜肴配合情节故事上桌。(黄亿敏摄)
沉浸式用餐体验增添感官刺激,图为“Banquet of Hoshena”主题晚餐,走进昏暗的用餐区,可见投影在墙壁、餐桌和餐盘上的画面,菜肴配合情节故事上桌。(黄亿敏摄)

字体大小:

沉浸式用餐体验的定义,不限光影,只要能刺激五感,菜单主题具特色或餐馆地点独特,都有条件打造非一般的用餐体验。

结合立体投影及多媒体互动技术,把饭桌变成了舞台,上演趣味的故事情节,菜肴配合情节发展上菜,这样结合光影的沉浸式用餐体验,是近期兴起的潮流之一。

本地不乏这类用餐体验。较早前到新加坡洲际酒店意大利餐馆Luce,体验了名为“Banquet of Hoshena”的主题晚餐。走进昏暗的用餐区,可见投影在墙壁、餐桌和餐盘上的画面,叙述了虚构的Hoshena国度如何寻回昔日美好家园的故事。

另一次是体验“小厨师奇遇记”(Le Petit Chef),食客跟着身高只有六公分的小厨师,走一趟上山下海找寻食材的历险记,宛如一部微电影,适合一家大小观赏。

这个由比利时公司Skull Mapping创作设计的光影作品,在意大利、中国、韩国、俄罗斯等不同国家的餐馆出现。我曾先后于新加坡君悦酒店(Grand Hyatt Singapore)和厦门街Restaurant Espoir参与体验,两次的感受不同,餐馆的处理方式也有别。后者的侍应生全情投入,配合剧情邀食客跳舞,带动好玩气氛。

体验虽新颖但有的人认为,似乎偏重“包装”,食物是其次。相信因要配合故事情节,菜式发挥或受限吧。

餐饮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同卖点刺激消费。人们也不断寻求新鲜感,并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吸睛内容,沉浸式用餐体验肯定对准口味。

这类用餐体验适合节庆如生日、结婚纪念日等,价格不算便宜,人均至少一两百元,但因和平日上馆子吃饭的感觉不同,现代食客愿意买单。

沉浸式用餐体验的定义,不限光影,只要能刺激五感,菜单主题具特色或餐馆地点独特,都有条件打造非一般的用餐体验。

科技技术的提升,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相信能为沉浸式用餐体验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餐馆主打应季食材菜单,食客可以“体验”采集食材的过程。

一些餐馆业者已开始纳入这些元素,比如有一次在本地的日本餐馆Kappou享用鱼子酱时,先下载应用扫描餐馆提供的图像,就能在手机上观看鱼子酱于中国产地的生产视频。

只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沉浸式用餐体验的发展潜能大,强化提升参与感,食客体验更深刻丰富。

近期在社媒上看到的中国美食剧场,也是一种沉浸式用餐体验。北京和上海宫宴餐馆让人穿越古代,食客换上汉服用餐,还有专人打造妆容,秒变宫廷美人。边吃饭边欣赏歌舞,仿佛回到几千年前的宫廷盛宴场景。除了当地人去打卡消费,这类的体验对游客来说也具吸引力。

突发奇想,或许新加坡也可以发展这类用餐体验,比如让食客穿娘惹服装享用娘惹菜,或立体投影说小娘惹的故事,应该颇有意思。

Instagram: yimin.evelyn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