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精品缔结东洋文化

卡地亚插旗日本半世纪,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特展欢庆。(吴庆康摄)
卡地亚插旗日本半世纪,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特展欢庆。(吴庆康摄)

字体大小:

为纪念日本第一家卡地亚专卖店开业50周年,卡地亚以日文“结”(musubi)为主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卡地亚与日本半个世纪的历程:美与艺术的对话”特展,平行展出典藏精品和日本艺术家作品,让岁月流光与跨文化交融再次迸发出惊世赞叹。

卡地亚(Cartier)在日本的第一家专卖店于1974年在东京原宿开业,自此在东洋留下品牌的足迹。

与日本的半世纪对话

这些年,卡地亚与日本设计师合作不断,日本艺术家日比野克彦(Katsuhiko Hibino)在1997年受邀创作Trinity系列戒指作品,演员与歌手香取慎吾(Shingo Katori)则在2017年受委托为Tank腕表百年大庆创作。

2018年,卡地亚在东京表参道区创建一家临时便利店(Kombini),展出阿根廷艺术家林德罗·厄利什(Leandro Erlich)的作品。这些作品突出Juste un Clou手镯的美学意向,将日常物品变得非凡而珍贵,给公众带来意外惊喜。随后卡地亚邀请Sacai创始人兼创意总监阿部千登势(Chitose Abe)对诞生于1924年的标志性Trinity戒指再创作。

卡地亚有许多作品深受日本文化影响,这款座钟散发浓烈东洋味。(吴庆康摄)

此次50周年特展以平行方式在表庆馆左右两翼进行,当中有120件作品来自卡地亚典藏和私人借展,50多件作品来自卡地亚档案馆,另有28位艺术家的15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包括卡地亚为庆祝在日本成立50周年而委托15位艺术家创作的50幅画作,以及两幅委托壁画,完整回顾了卡地亚与日本文化的艺术渊源。

特展展品多达200件,包括来自卡地亚档案馆及由私人藏家借展的作品。(卡地亚提供)

历史学家兼策展人海伦·凯尔马赫特(Hélène Kelmachter)说,这次展览的意义在于展现卡地亚与日本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对话。“日本文化对卡地亚创作影响深远,两者异中有同,不仅仅在于启发创意,更在于与时俱进。卡地亚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对话持续不断,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有作品受日本文化启发。”

展览展出28位艺术家的15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年轻艺术家涩谷翔受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委托创作的一系列画作。(卡地亚提供)

典藏作品激发创意灵感

展览名称中的“结”代表卡地亚与日本之间有着悠久渊源,灵感取自卡地亚历史作品中常见的结形图案。展览第一部分集中在表庆馆右翼,当中有不少与“结”有关的珠宝作品,以及品牌创始人路易·卡地亚(Louis-François Cartier)的日本工艺品珍藏。

带有两个隔间的印笼是路易·卡地亚的私人收藏。(吴庆康摄)

路易·卡地亚生前藏有日本艺术品超过200件,并将之与设计师共赏,激发他们的创意,为不少卡地亚作品注入显著的东洋元素,比如立式时钟的灵感来自日本手镜,神秘时钟让人想起神道教寺庙的建筑,印笼灵感源自化妆盒,旧版画中的蜻蜓则披着钻石翅膀落在卡地亚胸针上。

1923年的大型“庙门”(Portique)神秘钟由黄金、铂金、玛瑙,以及黑色珐琅等打造, 是该系列六款中的第一款。(卡地亚提供)

其中一个展区突出卡地亚一方面结合日本建筑、设计和当代艺术方面的创造力来激发新创意,另一方面在忠于其品牌价值观的同时也善于捕捉时代精神。

这款由黄金和钛金等贵金属打造的带支柱座钟产于1929年,内部搭载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摆轮,以及宝玑游丝。(吴庆康摄)

200件精心策划的展品都大有来历,比如墨西哥女明星玛丽亚·菲利克斯(María Félix)在1968年向卡地亚订购的一条巨型蛇形项链。 这条长57厘米的蛇形项链耗时两年制作,整个结构都由铰接式结构支撑,镶有2473颗钻石,工艺精湛,不仅是卡地亚,更是珠宝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极具标志性。

墨西哥女明星玛丽亚·菲利克斯在1968年向卡地亚订购一条巨型蛇形项链,镶有2473颗钻石,耗时两年制作。(吴庆康摄)

传统与现代相辉映

卡地亚的形象风格及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Pierre Rainero)说,卡地亚作品深受不同文化影响,尤其是日本,不少作品都有浓烈的东洋元素根植其中。

这款带有海龟图案,镶有明亮式切割钻石的限量白金腕表在2011年推出,只生产80枚。(卡地亚提供)

他指出,日本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的国家,与卡地亚要彰显的精神不谋而合,尤其是日本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对称几何图形,更是卡地亚作品中的常客。而以梅花、樱花、紫藤等日本常见花卉为主题的钟表和珠宝首饰作品也很多,设计师利用各种宝石,如红宝石、绿宝石、钻石和玉等材料来诠释花卉的多姿。

1928年的这款磁性座钟结合绿色大理石、 玳瑁和黑色珐琅等材质,表盘为银盘,用于盛水。机芯有两个调节装置驱动表盘下方的磁铁,使漂浮的海龟绕边缘移动,用头部指向小时。(吴庆康摄)

雷诺说:“动植物是上世纪早期珠宝商的主要灵感来源。作为长寿的象征,乌龟陪伴卡地亚走过悠长历史。其他如鸟类、蜻蜓或蝴蝶,甚至日本的插花艺术,都成为创作所借鉴的色彩和形态。”

1930年,卡地亚巴黎为卡地亚伦敦设计了这款粉饼。(卡地亚提供)

日本文化对卡地亚的影响还体现在材质的选择和手工技术的应用上。20世纪初,日本漆器和柳条编织的运用在卡地亚的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日本的片纸图案从上世纪初就被卡地亚设计师运用,至今依然可见其身影,波浪或鳞片图案则出现在卡地亚的胸针或梳子上,最近又被应用于2024年创作的一款腕表上。

这种种的跨文化印记说明卡地亚与日本之间的对话活跃依旧,而这个创意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还未书写完成。

15日本艺术家联展祝庆

卡地亚与日本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设于表庆馆左翼的日本艺术家展品中窥见一二。

这一展区展出15位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反映出基金会在多个领域与艺术家建立紧密联系,并以丰富多样的方式支持艺术家创作。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在表庆馆左翼同步展出15位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基金会过去半个世纪在多个领域与艺术家建立的紧密联系。(卡地亚提供)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是最早向欧洲介绍众多日本艺术家的先驱机构,涉及从举办展览到出版发行,再到委托制作作品和创建收藏品等多个领域。这一展区反映出基金会如何将来自各个领域的创作聚集在其万花筒般的视野之下。

参展作品包括涩谷翔、松井绘里奈、村上隆和横尾忠则的绘画作品,杉本博司的雕塑作品,荒木经惟、川内伦子和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羽叶茂和宫岛达男,以及北野武、中川由纪夫等人的装置作品,另外还有三宅一生的服装作品。

其中涩谷翔的画作首次将卡地亚之家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平行历史融合在一起,在表庆馆中心位置展示。该系列画作为涩谷翔受卡地亚委托创作,纪念卡地亚插旗日本50周年。

展出详情

日期:2024年6月12日 - 7月28日

时间: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
周五、周六延长至晚上7时),周一闭馆(7月15日除外)、7月16日闭馆

展馆:东京国立博物馆

地址:东京都台东区上野公园13-9

展厅:表庆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