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勃肯鞋入驻老店屋 与牛车水街坊搏感情

德国勃肯鞋入驻达士敦路店屋,请来舞狮团开幕助兴。勃肯鞋团队东南亚与新西兰澳洲营销主管Marcel Kienle(左起)、首席可持续发展官Klaus Baumann与全球店面装潢经理Peter Lam举杯欢庆。(林方伟摄)
德国勃肯鞋入驻达士敦路店屋,请来舞狮团开幕助兴。勃肯鞋团队东南亚与新西兰澳洲营销主管Marcel Kienle(左起)、首席可持续发展官Klaus Baumann与全球店面装潢经理Peter Lam举杯欢庆。(林方伟摄)

字体大小:

又一海外时尚品牌入驻牛车水店屋。在醒狮舞动、举香槟杯祝酒的喧闹欢呼声中,金剪刀剪彩咔嚓,德国拖鞋与休闲鞋人气老牌勃肯(Birkenstock)上周四(11月23日)位于达士敦路(Duxton Road)的“勃肯之家”(House of Birkenstock)正式开张。

勃肯入驻牛车水达士顿路店屋,成为该品牌东南亚首家独栋旗舰店。(品牌提供)
“勃肯之家”入乡随俗,请来舞狮团开幕,诚心十足。(林方伟摄)

号称东南亚首家独栋旗舰店,“勃肯之家”坐落79号达士敦路老店屋,楼高三层,面向大街一楼是门市部,二楼是开放给商界客户与协作对象的陈列室,三楼是员工办公室。品牌虽来自德国,但狮城“勃肯之家”入乡随俗,将许多本地传统装饰元素融入室内,力求接地气,诚意十足。

品牌找来传统木匠为“勃肯之家”雕刻传统金字牌匾。且不说其中文名取得如何,但牌匾醒目高挂大门前,对这品牌已有印象的华人消费者现在都知道它有个生气勃勃的中文名了。店屋铺上复古地砖,室内保留传统天井,引光入室,同时还找来传统灯笼师傅手制九盏纸糊大灯笼,高挂天井。灯笼背景是用勃肯经典软木鞋垫与室内植物装饰的6米高室内流水墙,潺潺流水声让顾客精神放松,轻松地选购最适合自己的一双休闲鞋。

勃肯鞋找来传统木匠为“勃肯之家”雕刻传统金字牌匾,十分接地气。(品牌提供)

“勃肯之家”开幕日热闹非常,舞狮开幕礼锣鼓喧天,就只差炒旺买气的滚凤梨入户礼而已。店内当天举办皮革制作工坊,教受邀媒体用勃肯鞋皮革亲手缝制出一个名片夹,之后交予本地皮革手绘师Tiffany Lovage在小皮具上现场手绘出南洋咖啡、胡姬花等南洋图案。现场购买勃肯鞋的顾客也可请她在鞋上提供个性化的绘图。

“勃肯之家”请传统灯笼师傅手制九盏纸糊大灯笼,高挂天井,重现南洋老店屋风华。(品牌提供)

此外,配合勃肯鞋日后将在店内推出的护足系列——按摩油、除臭剂和润足乳等,品牌当天还请来流动按摩师。在鞋店里接受脚底按摩,对记者而言是一个新奇的初体验,但试过后就回不去了,真心希望“勃肯之家”日后每个月都能提供这个福利。品牌透露,有了自己在新加坡的第一个“家”,将来就更方便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与本地顾客“搏感情”。

给新旧粉丝只此一家的惊喜

作为勃肯鞋东南亚首家独栋旗舰店,“勃肯之家”自然会带给新旧粉丝只此一家的惊喜。譬如,品牌的“1774”系列全东南亚就只在这里独售。很多人对勃肯鞋的印象停留在深浅灰、深浅褐等质朴的真皮色泽,“1774”则用暗黑、乳白、淡蓝、粉红等色泽的真皮,来诠释勃肯旗下五款经典型号Arizona、Tokio、Sylt、Florida和Mayari凉鞋和拖鞋,为这老牌注入21世纪新朝气。勃肯虽是休闲鞋,但吸引到不少高奢品牌协作,过去便与迪奥、华伦天奴、Manolo Blahnik、Jil Sander和Rick Owens等推出过联名产品。

“勃肯之家”一楼门市部走古朴典雅设计路线。(品牌提供)
勃肯“1774”系列注入缤纷颜色,全东南亚只在“勃肯之家”独卖。(品牌提供)

顾名思义,“1774”跟品牌的历史有所关联。德国鞋匠约翰·亚当·勃肯(Johann Adam Birkenstock)在1774年注册鞋牌;但要到1896年,他的玄孙康烈德(Konrad Birkenstock)才开始研发出融入脚弓拱弧、脚跟罩杯等元素,号称提供身体平衡和足部支撑的经典鞋垫。有趣的是,勃肯家族这时提供的是足部健康的教育,所研发的鞋垫是塞入顾客现有皮鞋的辅助产品。到了1960年代,他们才开始真正生产融入勃肯招牌鞋垫的鞋履。

在削减生产成本的趋势下,勃肯仍抵得住全球化浪潮,坚持在德国生产。品牌去年投入1.1亿欧元(约1.6亿新元),在德国帕瑟瓦尔克(Pasewalk)兴建3万6000平方米的工厂,为德国人创造就业机会。这对品质的保证,对消费者来说是可喜的,也或许是勃肯能圈住铁粉的主因之一。

门市部保留天井,用勃肯经典软木鞋垫与室内植物装饰6米高室内流水墙,潺潺流水声打造轻松购物体验。(品牌提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