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都有话想说——金笔奖得主论创作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文学奖涉及奖金,比赛背后可能的功利成分,会否使得写作变得不够纯粹?今年金笔奖有很多熟悉面孔,显示作者创作力不曾停歇,有的还跳出擅长领域,挑战不同文体。专题访问华文诗歌组首奖得主王颖婷,并列首奖的庄祖邦,以及小说组首奖刘晓义,谈文学比赛的利与弊,并反思文学创作的意义。


两年一度的新加坡金笔奖12月2日揭晓,华文小说与诗歌组的得奖名单上,有好多熟悉的名字。小说组首奖与诗歌组三奖双料得主刘晓义是知名剧场工作者、新加坡青年艺术家奖得主,曾获2017与2021年的诗歌组三奖与二奖;本届诗歌组并列首奖的庄祖邦曾在2019年赢得金笔奖华文小说组二奖;华文小说组二奖得主陈建文较上届的三奖再进一位;上届华文诗歌组首奖得主林艺君本届则挑战小说,夺得三奖;另一位诗人,刚在台湾斩获时报文学奖诗歌二奖的诗人曾国平(语凡)也跨出诗歌的舒适圈挑战小说,得到佳作奖。上届华文小说组二奖得主潘靖颖这次则在诗歌组获得佳作奖。大家都展现出文学多面手的功力。

在华文文学世界里,单篇匿名征稿的文学奖,近三四十年来,从台湾到中港台新马,都是奖掖与鞭策创作者的重要机制。不过近年开始有了反思文学奖制度的呼声,以今年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组首奖作品《妈妈说我是假的》所引发的讨论为例,第一人称散文能不能书写非作者自身经验同时匿名参加比赛,仿佛是个无解的问题。此外文学奖涉及奖金,积极参赛就代表一个写作者是所谓“奖金猎人”吗?其实这些讨论都在引导你我回过头来思考,文学奖与文学的意义。

当然,新加坡国情不同,华文文学面对的是稿源缺稀、文学艺术讨论不足的问题,甚至连得奖作品的公开发表园地都有限。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