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专栏

郭良平:寻找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苗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7月6日,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降旗仪式上,一名儿童手持中国国旗。 (彭博社)
7月6日,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降旗仪式上,一名儿童手持中国国旗。 (彭博社)

字体大小:

现在企业和政府等都在算资金账而不是实物账、拨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算盘。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应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资金的流动没法将生活必需品派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就须想别的办法。

今年5月7日,在一次与外商的座谈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句话:“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燃起外界用改革破解目前困局的希望。但观察国外学术界、舆论界、政界、商界等的舆论,对中国面临的问题的理解,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没有新意;中国国内的讨论除了几个新词,也都是老生常谈。指望此次中共三中全会像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样,出台石破天惊的改革,恐怕要失望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讨论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问题时,用的是同一套概念和理论体系,看问题的角度、分析的方法和得出来的结论,也大同小异。

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应付的: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贫富两极化、利率、通货膨胀、债务、产业链外迁、失业、楼市和股市泡沫、财政和贸易赤字、贫困、医疗和退休基金入不敷出等等。在这些现象下面,中西方都面临同一个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在产能上完全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却又在大批人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不得不大规模去产能,让更多人生活没着落。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中国也是从金融角度来分析经济状况的,两者都有实体经济同金融经济脱节的问题,都染上资本主义的原罪:巨大财富中的持续贫困。债务是金融经济运行的结果,同实物经济没有必然联系。人们算资金账时一片短缺的哀鸿,算实物账则是另一番景象——产能过剩。在40余年持续增长后,中国似乎也进入资本主义的周期时代。老百姓在往钱眼里钻,政府则被串钱的绳子牵。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