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空间

郑春贵:以科学和经济学共同衡量医疗价值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称,近年来,新疗法的经济代价以爆炸性的涨幅上升。很多病人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接受一些新疗法。(示意图/ iStockphoto)
作者称,近年来,新疗法的经济代价以爆炸性的涨幅上升。很多病人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接受一些新疗法。(示意图/ iStockphoto)

字体大小:

公共机构和医生肩负选择新疗法责任的时候,必须以公众和病人利益为依归,索取科学与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数据,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我穷一生之力所做的一个实例,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人在生死关头,都会追寻或者紧握不放那根看似最后的救生稻草。没有死亡的威胁但在病痛不停折腾之下,人一样会索求可能是更好的治疗。这乃人之常情;但是,面对的是不菲的代价。国人不只担心目前新加坡的高昂医药费用,更对医费不断上升的趋势忧心忡忡。

医学上日新月异的新研发不断给病人提供新疗法,为人类延年益寿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近年来,新疗法的经济代价以爆炸性的涨幅上升。很多病人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接受一些新疗法。我国卫生部正在探讨如何处理这方面的经费问题,譬如细胞治疗癌症和罕见奇病异症等等的保险索赔合法性和可能性,有意利用全民投保的集体财力来支持这些治疗。卫生部的爱民仁心,可圈可点,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全民的保费难免要提高,甚至将大幅度增加,敲醒了可持续性的警钟。

理性思考达到的结论是,新疗法的普及与否,必须经过疗法的治病有效性和经济效益的全面考量而定。理由浅而易见,科学家永远都是乐观的,每一线微光都可能是指向柳暗花明之处的新曙光,必然穷追不舍。一方面科学刊物重于“报喜不报忧”,另一方面,提供研究经费来源的机构,也以功利为投资出发点。这些世俗的做法,把很多科研报告的新点子的真实应用价值放大,甚或极度夸张。结果,有些中看不中用的研发,也激起了很多在绝望边缘彷徨的病人的诸多幻想,误以为终于有一个救星到来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