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徐海娜:AI深度合成技术带来的痛与忧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作者提醒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尤其是生物信息,脸部正面照片也尽量不要在网络上展示。(路透社)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作者提醒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尤其是生物信息,脸部正面照片也尽量不要在网络上展示。(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不久前,我和几位爱好艺术的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场当代艺术展。当代艺术是一种观念的艺术,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品。观者如果想知道某件当代艺术作品是什么,必须从感官经验转向思想层面。在新加坡美术馆的展出的Proof of Personhood,以“AI挑战人类身份认同与真实性”为主题,也成为很多人对人工智能(AI)的发展进行再思考的起点。

记得ChatGPT刚推出不久,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AI有哪些功能,在哪些领域可以大放异彩,很多人由此担心AI会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小朋友说,希望AI进化得越来越好,他们不仅渴望与AI聊天,希望AI成为得力助手,还希望和AI做朋友。但是这场展览却超越这些流行的话题,提出一个哲学问题:在AI的时代,人类和人类的创造力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我们面对展览中用深度合成技术创造出来的“数码人”,面对真假难辨的种种照片、签名、海报,还有通过输入某个艺术家数据后,用算法生成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时,我们不免对人类身份的不可替代性产生质疑,对很多事物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这场展览的展品使用了很多AI深度合成技术,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电视节目片段。去年在美国综艺节目America’s Got Talent的舞台上,节目评判之一西蒙·考威尔(Simon Cowell)看着舞台上的歌手变成他,在舞台大屏幕上实时同步演唱歌曲,令他大为吃惊。这是通过人工智能公司Metaphysical运用AI技术的摄像机做到的,当时使用的就是合成媒体技术(Synthetic media),是由AI生成的数码体验。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