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从红头巾到艺术认知

字体大小:

形象的认知,往往是进入脑海第一印象的直接折射,有多少人会去理解和探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画作、书法、文章或用任何形式所呈现的作品,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也是作者追求至善至美的艺术层面;表现手法可以是唯美真实的,也可以是前卫不知所云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艺术要展现在众人眼前的,应是完整且不偏颇的作品 ,并和大多数人的艺术认知相符。

艺术是一种创作,可以有想象的空间,但不要忘记作品也是作者与受众沟通的管道,凡是有针对性主题的作品,例如写实类的艺术创作,就该以事实作为主体,以免误导观众或听众。

新加坡给予艺术的空间已经很宽松,如果去看看幼儿画本或卡通,就会发现原来羊只可以是粉红的或是蓝色的。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艺术底线的试探,一旦超越这样的底线,就有提出批判或严加讨论的必要。

包裹在艺术风格里的除了个人色彩之外,任何形式和片面的意识形态思维,都不应反映在作品当中。否则,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形象将存在着偏颇甚或不怀好意的意味,或可引起观众偏激及黑白不分的反响。

红头巾的真实故事多有记载。在以男性为主体的建筑行业里,她们同样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同样的挥洒汗水,把青春埋葬在灰尘四起的恶劣环境之中。只要一提起红头巾,人们就会感佩她们曾经的奉献。

在桥南路保留店屋外的红头巾壁画,是一名右手叼着一支香烟,左手戴着玉镯子,眼睛略带妩媚,坐在椅子上休息的少妇,没有任何的背景去衬托她。

单从这幅作品和不了解她们的过往艰辛的话,解读这幅画就有可能趋于片面。就有如一幅名为《2024的新加坡》的画作,你认为画家只画一堆年轻人低着头看手机,或者几个在咖啡店喝酒聊天的老人,还是上教堂、宫庙来凸显新加坡的形象更为合适呢?还是都不合适?

在不添加任何说明和背景图像时,基于以上都是事实存在为由,就可以任由画家自由发挥、让人随意猜测,片面甚或扩大解读?所以一幅作品还是应该回归到画家试图吸引观众目光的同时,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此红头巾画作会引起正反两面的认知差异?是不是艺术就只须顾及自由发挥或艺术家说了算,还是以事实写真为主,艺术考量为辅?这幅壁画如果加上建筑工地,或其他红头巾工作情形为背景,再把香烟变为卷烟,除去她手腕上的绿手镯和脚踝上的链子,或许就不会激发强烈反应。

因为没有事先申请准证,市区重建局已经说明此画作不符合条例,但有不少人仍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认为艺术创意不该被限缩;有者认为红头巾抽烟是事实,没有什么好争议的。这样的论点和考量是片面的,因为红头巾已不复存在,也没有机会重现当年的真实,人们根本无法单从一幅画作去了解历史或当时的社会现象。如果现在还能看到她们劳作的样子,那抽烟休息的红头巾画作就不会有争议了。

红头巾画作既然无法把观众带回到当年的社会现实,就应该更全面地考量作品所带来的片面艺术认知,尤其是当画作有机会面向全世界,对当年的红头巾一无所知的旅客,艺术家的责任还须要我们告知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