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关于“红头巾”壁画的讨论

读者认为,最近被热议的《歇息中的红头巾》壁画,有很多评论者在讨论时,似乎都刻意回避这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唐家鸿摄)
读者认为,最近被热议的《歇息中的红头巾》壁画,有很多评论者在讨论时,似乎都刻意回避这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唐家鸿摄)

字体大小:

一幅壁画的去留,可以有很多原因——细节刻画不到位,构图不够精巧,色彩和建筑不搭调。最近被热议的《歇息中的红头巾》壁画,有很多评论者在讨论时,似乎都刻意回避这件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只是用一种个人主观的、臆想出来的正义感去强加到画家身上,甚至强加到画中人物的身上。那位被颜料一笔一笔虚构出来的女子,只因生得面容姣好且手持一支青烟缭绕的香烟,就硬要承受一些人口中的“历史感”与“道德感”,这是一份不易吞咽的生命难以承受之“轻”。可惜画中人不能言,我却观之如鲠在喉。

其实之于绘画艺术,香烟就如其他西方绘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葡萄酒、小提琴、刀枪剑戟一样,是无数作品中画家常用的道具,不止是因为日常,这些道具更是艺术家让画面触碰诗意的法门,所谓画龙点睛处,于诗歌则是诗眼。

一幅作品既然完成了,公之于众,有人喜欢,有人批评,总该是欢迎的,大家相互讨论本该是一件雅事。希望大力发展本地艺术的新加坡,有这么多的人来评论一件艺术作品,本该是艺术界欢迎的,只是但凡碰到一件自己不喜欢的艺术作品,就自居道德高位去建议修改甚至想要抹掉,眼不见为净,且拉扯到公共政策、历史、道德这些大字眼,反应是过当了。

如果有自己眼中的“红头巾”,可以再去画一幅壁画,让大众看看她应该是什么样子。写到这里也不得不感叹,一个群体、一个人竟然只能有一种“应该”的样子,并且只能以那一种样子存在于艺术作品中,这是多么的可悲。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城市,难道容不下一面壁画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