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世代

交流站:别让毒品夺走我们的未来

大麻和电子烟的泛滥被比喻为现代鸦片战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示意图/Unsplash)
大麻和电子烟的泛滥被比喻为现代鸦片战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示意图/Unsplash)

字体大小:

在伦敦街头的一家咖啡店外,我们几位新加坡女生曾经遇到一名乞讨的男子,突然摇晃着手中的纸杯,冲我们喊道:“你们有大麻吗?给我大麻!”这一幕不仅让我们感到震惊,也有些不安。

大麻在英国被列为B类毒品,属于违禁品,但经过欧洲朋友的科普后,我才知道常在伦敦的大街或公园闻到的刺鼻气味,其实就是大麻味。一些人形容它像臭鼬的味道。每年4月20日,海德公园会聚集上千人,参加“420”大麻庆祝活动,公然吸食大麻,借以抗议大麻非法化。这种公然挑战法律的做法,令人质疑英国的执法力度和决心,应该也是让毒品问题在英国继续蔓延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加坡向来严厉执法,让社会安全有保障,但英国的经验提醒我们,对毒品的管制不能松懈,执法力度和政治决心须强有力并坚定。

在新加坡,走私大麻、电子烟被抓捕的新闻时有所闻。在家种植大麻、在校园里售卖大麻或电子烟,早已不是奇事。吸毒低龄化以及电子烟的普及,对我国构成严峻挑战。吸电子烟的问题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尤为严重,有的甚至在小学就接触电子烟。

电子烟的危害虽比毒品轻,但也不容小觑。除了健康问题,电子烟还可能促使青年尝试吸烟或吸毒。与合法且受监管的香烟不同,电子烟的使用更为隐蔽,学生常在封闭空间如学校厕所吸,导致其他人无可避免地接触到二手烟。

青少年可能因压力、同伴影响或好奇而接触电子烟和大麻。为预防青少年染上这种不良习惯,青春期的他们须要安全的空间来讨论这些问题,并得到正确引导。家长应多提供情感支持,关注孩子是否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避免无谓指责。

公共教育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教育公众识别各种包装得花里胡哨的电子烟,以及如何辨别虚假推销信息。如果缺乏识别大麻和电子烟包装、图案和名称等的能力,很容易误吸、误买,后果就不堪设想。

一般上大家都怕惹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即使看到或知道有人吸电子烟或大麻,都缺乏干预的勇气。这种态度可能会无意中助长吸烟、吸毒的风气,一旦上瘾就会越陷越深。我们该如何鼓励或帮助他们趁早寻求帮助,而不仅仅依靠执法人员?我们应当探讨社会如何发挥监督作用,既要给他们机会改过自新,也要积极地扶他们一把。

新加坡内政部从今年起,设立毒品受害者纪念日,旨在提醒人们毒品所带来的深远危害;不只嗜毒者本身会深陷毒海而难以自拔,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也会连带受到影响。毒品的危害还会影响社会甚至整个国家,比如缉毒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可能面对生命危险,若遭遇不幸,他们的家庭也遭连累。尽管新加坡的情况没那么严重,但也不能辜负在禁毒斗争中默默守护着我国安宁的无名英雄。

大麻和电子烟的泛滥被比喻为现代鸦片战争,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毒品受害者纪念日和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也是对我们的警醒。为打造更安全、更健康的新加坡,保护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免受毒品侵害,全国上下必须同心协力坚决对电子烟和毒品说不。

作者是伦敦大学学院国际社会与政治学的新加坡学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