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从容应对新一轮冠病疫情

新一轮疫情的出现或是由于年尾流感季节到来、更多人出国旅行、不强制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等因素综合形成。(林明顺摄)
新一轮疫情的出现或是由于年尾流感季节到来、更多人出国旅行、不强制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等因素综合形成。(林明顺摄)

字体大小:

本地冠病病例近日激增,11月26日至12月2日一周病例预计达3万2035起,比前一周增加45%,每周平均住院病人也飙升65%至255人,加护病房病人平均每日从一人增加到四人。在此前冠病疫情一度缓解后,专家已经指出,与病毒共存必然是疫后新常态。这一轮的病例高峰显然证实了这点。但新加坡毕竟安然度过2019年疫情大暴发的危机,所以国人不必因病例激增而无谓恐慌。

这轮疫情重现的主要特点,在于病例传播速度加快,导致公共医疗资源面对压力,邱德拔医院、黄廷方综合医院和陈笃生医院病床使用率在95%以下,其他大型医院也在九成以下。与当时疫情大暴发时一样,医院除了要照顾好冠病患者,也不能忽视其他疾病病患的医疗需求。因此,确保以大型医院为主体的公共医疗体系保持韧性,必须是当务之急。这须要公众的主动配合。

除非病症严重或因为冠病感染而引发其他急性症状,否则患者在染疫后应该先到家庭诊疗所或综合诊疗所挂号,避免挤占大型医院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各大医院都采取优化资源的措施来纾缓压力,包括把非紧急住院手术改为日间手术、缩短一些病人住院护理期以腾出更多病床等。从过去的经验判断,染病峰值期终究会过去,只要确保医疗资源善用在刀口上,就无须过度担心疫情失控或发生次生灾害。

新一轮疫情的出现或是由于年尾流感季节到来、更多人出国旅行、不强制戴口罩和接种疫苗等因素综合形成。既然疫情反复或是今后的新常态,人们就更应以平常心对待,重拾当年应对疫情的经验教训,维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感觉不舒服就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等。此外,避免抢购日用品或检测仪等非理性恐慌行为,保持社会稳定与正常运行,也是负责任的做法。

政府的通盘应对固然重要,个人的表现,尤其是民间自发的互助行为,在疫情中同样关键。尽管卫生部一再强调,市面上的检测仪货源充足,但网上还是不时流传买不到检测仪的抱怨。这一方面或许表明商品物流服务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先前一些人过度购买和囤积有关。为避免过期失效,有多余检测仪又不想浪费的人,或许可以考虑捐出来。家庭诊所或综合诊疗所不失为互通有无的理想平台。

比检测仪不足的网上流言更不可取的,是对于大型医院服务缺失或濒临崩溃的传言,或是当局有意重启病毒阻断措施,关闭国门的谣言。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非但无助于应对疫情,反而容易导致人心不安,制造不必要的恐慌。医院病床紧张或许是事实,当局也在积极处理,人们能做的不是继续传播这类抱怨或传言,而是让谣言止于智者。如果希望略尽绵力,应该传播鼓励接种冠病疫苗、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戴口罩等正确信息,让疫情尽快过去。

新一轮疫情在本区域暴发,马来西亚的冠病病例近日也出现新高,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加强对入境游客的健康监控。新加坡应对2019年冠病疫情基本得体,成果有目共睹,也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面对这轮挑战。在新一波疫情面前,人们必须保持镇定,继续以平常心生活,非必要勿占用宝贵医疗资源,一起携手应对挑战,坦然迎接2024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