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不羡鸳鸯的“非灰姑娘”

片中女主总是一个人回到同一个氛围浪漫的沙滩坐着看海,是追寻接纳自我的注脚。(剧照/互联网)
片中女主总是一个人回到同一个氛围浪漫的沙滩坐着看海,是追寻接纳自我的注脚。(剧照/互联网)

字体大小:

日片《そばかす》(Sobakasu)原名直译为“雀斑”,中国大陆就译为《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港台则由其英文片名“I am What I am”延伸为《喜欢这个我》。女主角佳纯由歌手出身的三浦透子饰演,脸蛋白净得很,没有雀斑。或许,这位以无性恋者(asexual)自居的邻家剩女,尽管相对于同性恋和双性恋者面临的“争议”较小,仍如同主流观念社会中的一颗雀斑——若她是灰姑娘,她会斩钉截铁地拒绝王子求婚;甚至不甩当那个男性视角下的,“只要负责高颜值、温婉娴淑就可以”的灰姑娘。

罕见的无性恋者题材电影

《喜》片是由名古屋电视台资助的 “(not) Heroine movies” (【非】英雌电影)系列的第三部;不单是跟主流爱情片,甚至隐隐也跟往往把女性描写成英雌,却也开始出现陈腔烂调的苗头的女性主义电影对着干——或许该说是对话。虽是由男性导演玉田真也掌舵,却在高度生活化的白描手法之中,透出女性情感的细腻。

导演还不时借用主流浪漫爱情片的视觉或叙事笔触,却又将之颠覆成为佳纯“逃离”主流浪漫生活的个人与社会期待,追寻接纳自我的注脚。如在影片开场及几次心境转折与沉淀之时,包括她的三段“非恋”情缘的起伏点,她总是回到同一个氛围“浪漫”的沙滩坐着看海(沙滩场面也可视为电影叙事分段界线),但她不需要另一个人挨着她坐,让她依偎。

无性恋者是较罕见的电影题材;尽管老被催婚、安排相亲的经历,同一般未有对象的大龄青年相似。他们的身心状态多是与生俱来,不是爱情通俗剧里那种以前遭遇感情创伤,或儿时目睹父母婚姻破裂而无胆(再)爱的人,更非社交恐惧。把一名无性恋女性放置在一个主流价值观统御的社会、普通家庭中,就可以有较另类的人际关系心理实验式的描写;若是男性则又能带出不同的心理和社会关系张力。

尽管老被催婚、安排相亲,但无性恋者的身心状态多是与生俱来,并非因遭遇感情创伤或社恐造成。(剧照/互联网)

三段“非恋”情缘

佳纯的三段“非恋”情缘之一,是她意外结识的不想恋爱、结婚的男生。两人因有了共同话题而好友般地“交往”一阵子,搅和成“朋友以上,恋人未满”,却只证明了男生不恋不婚只因还没找到对的人。现在找到了,佳纯则还是原来那个就算找到对的人仍坚持无性恋的佳纯。

之二,跟高中女同学真帆(AKB48前成员前田敦子饰)重逢,得知对方是小有名气的前AV女优。但真帆进一步影响了在幼稚园工作的佳纯,在佳纯准备灰姑娘故事的脚本时,启发她改写了结局。佳纯献议两人一起合租公寓——这在重视个人隐私、空间的日本人之间比较少见。佳纯知道跟真帆的默契,可相互取暖的知己,却又各留空间。但这种室友“情缘”难敌其中一方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之三,佳纯接受幼稚园新男同事的约会,却各选自己喜欢的电影,各看各的;同桌喝咖啡,也各读各的书。两人的心理反应却是宽慰——我孤独,但我不寂寞。

电影让佳纯演奏《绿树成荫》一曲,是对闺密人生抉择的祝福,也是献给自己的心灵疗愈曲。(剧照/互联网)

内心世界是炽热的?

当剧情发展到那个心理高潮戏,音乐系出身的佳纯在某闺密的婚礼上演奏大提琴版的亨德尔歌剧里的咏叹调《绿树成荫》(Ombra Mai Fu),一镜到底的复杂而舒缓的镜头运用,窗外的阳光不时打在她的脸庞和琴弦上;从深邃的琴音到微湿的眼眶,柔肠百转,谁说她的内心不是炽热的?

《绿树成荫》曾被1983年市川昆的经典电影《细雪》用于唯美得令人心悸的开场赏樱戏,以及全片多个段落,以不同变奏呈现的配乐,从原版的典雅逐步走向阴暗的调性,映衬片中四千金的心理变化。尤以形象最“白雪公主”却也已年过30的三妹雪子(吉永小百合饰),在战争年代,没落望族的旧思想、旧秩序松动的背景下,倔强地拒绝了五次相亲对象,终究“弃守”而嫁给第六人,挥一挥衣袖而徒留落樱般的寂寥身影——如果婚姻是一双水晶鞋,而两人都懵然不知自己不是对方“对的”人选(或是明知如此却碍于社会、家庭压力,或只是为自己的心找个避风港……),婚姻就成了削足适履?

《喜》让佳纯演奏这一曲,向《细雪》致敬?佳纯的琴音,是对闺密的人生抉择的祝福,也是献给自己的心灵疗愈曲。

佳纯的内心世界,观众可采不同视角解读,说她是自恋,或是隐约在三段“情缘”中探索无性恋之外的可能性而不自知。可我们真懂她的心?焉知鱼之乐,就不打扰她的伊甸园了。

《喜欢这个我》是举行中的日本线上电影节的参展片,详情可上网jff.jpf.go.jp/watch/jffonline2024/singapore查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