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译达译者贡献认可框架明年起改计分制 有更多培训机会

首届翻译人才培育计划的获奖者之一袁锦昌(左)认为,翻译是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重要沟通工具。今年获奖者之一的周思慧(右)希望在这一计划下,学习更多关于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知识。(特约陈福洲摄)
首届翻译人才培育计划的获奖者之一袁锦昌(左)认为,翻译是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重要沟通工具。今年获奖者之一的周思慧(右)希望在这一计划下,学习更多关于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知识。(特约陈福洲摄)

字体大小:

从明年1月起,民译达译者贡献认可框架将调整为计分制,而不是根据译者参与活动的次数来予以肯定。到时,将有更多译者在进阶时,有机会参加翻译培训。

通讯及新闻部的全国翻译委员会10月17日在巴耶利峇的终身学习学院(Lifelong Learning Institute),首次举行包括翻译工作坊在内的面对面交流会。超过200名民译达译者(Citizen Translators,以下简称译者)出席活动。

国家发展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是活动主宾。他致辞时,针对民译达译者贡献认可框架(Recogni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 for Citizen Translators)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

陈杰豪说,译者的翻译工作对于帮助新加坡人,尤其是年长者获得准确信息,包括政府的重要公告非常重要。他指出,译者付出时间和精力,不只协助提升我国翻译水平,也加强政民沟通。

全国翻译委员会2021年推出“民译达译者”计划(Citizen Translators Project),邀请社会各界的志愿译者,为政府宣传材料提供最有效的翻译。译者可帮助纠错,并提出建议。

目前,凡是一年内参加至少三次活动的译者,将归入普通级,并获得官方电子证书认证。全年参加五次或以上活动的译者,则会划入进阶级,并获得官方电子证书认证、电子礼券,以及学习和发展机会。

到了2024年1月,这一认可框架将依据译者贡献程度计分,更多的译者将被归入普通级,并在升至进阶级时,有机会参加翻译培训。

全国翻译委员会2018年推出“翻译人才培育计划”(Transl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Scheme),供本地翻译和通译从业员申请,资助他们参加国内外翻译课程等专业项目。

翻译员望提升技能 学习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知识

陈杰豪在活动上,也向2023年翻译人才培育计划的获奖者颁发证书,周思慧(28岁,字幕员)是其中之一。她受访时说,约四年前步入职场时就得知这一计划,如今准备好提升技能,并已报读新跃社科大学的一门翻译课程,希望学习更多关于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知识。

首届翻译人才培育计划的获奖者之一袁锦昌(54岁)这次担任工作坊的讲解人员。他认为,翻译是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的重要沟通工具,“因此有一批译者向人民,特别是年长者传达新政策是重要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