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与翻译之间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懂外语可以让你直接感受原作文体的体温、喘息、律动、气味、氛围等种种微妙的元素。而这不可能不对创作产生影响。(档案照)
懂外语可以让你直接感受原作文体的体温、喘息、律动、气味、氛围等种种微妙的元素。而这不可能不对创作产生影响。(档案照)

字体大小:

外语与母语之间的缝隙,是新的文体诞生的土壤。是的,一流文学家都是一流文体家。

先从德国汉学家顾彬说起。我校曾经的德语系主任顾彬先生是德国人,作为汉学家相当有名。不过他在中国的知名度,主要还是由于他时有惊人之语。例如他说中国作家写不出好作品是因为不懂外语。气得中国作家脸色发青,甚至以不懂外语的曹雪芹为例反唇相讥。

可是冷静细想,顾彬之言未必纯属无稽之谈。曹雪芹等古代作家另当别论(亦非顾彬所指),而如周氏兄弟、钱锺书夫妇、梁实秋、林语堂、丰子恺、张爱玲、冰心、余光中等写出好作品的现代作家都懂外语,有的还是有好的译作行世的翻译家。另一方面,戴望舒、徐志摩、梁宗岱、冯至、查良铮(穆旦),他们的身份是翻译家,而在其他场合,他们又是有名的作家、诗人。相比之下,当代作家中懂外语并且从事翻译的,或者懂外语从事翻译而又是不错的作家的,除了韩少功据英译本和他姐姐合译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外,一下子还真想不起有谁。不错,小学五年级就辍学放牛的莫言是不懂外语的,然而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终究是例外,不会在顾彬先生的视野之内。

总之,作家懂外语容易成为不错的作家——究其原因,可能如余光中所说,懂外语和研究外国文学,“便多了一个立脚点,在比较文学的角度上,回顾本国的文学传统,对于庐山面目较易产生新的认识,截长补短,他山之石也较能用得其所。”如果让我补充一点,那么我想说文体,原因还在于文体!或者说语言风格!意识流啦、后现代啦、黑色幽默啦、魔幻梦幻现实主义啦等写作手法,通过他人的翻译也可大致学得。而要零距离辨识和把脉原作文体,那么非自己懂外语不可。也就是说,哪怕译本再好,看译本也是在看风景片而不是看风景“本尊”:你可以是极具欣赏眼光的影院观众,但并非实际在场东张西望的游客。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鸟的鸣啭、光的变幻、土的气息等等,你不可能真真切切体察入微。说痛快些,无非是隔岸看花、雾里看花、手机看花罢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