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悦读@NLB

甘蜜种植业为繁荣打下基础

《潮侨溯源集》对早年新加坡甘蜜种植业有颇详尽的描述。
《潮侨溯源集》对早年新加坡甘蜜种植业有颇详尽的描述。

字体大小:

延伸阅读

有关新加坡的甘蜜种植与甘蜜时代轶事,有两本书可以作参考,其一为潘醒农著《潮侨溯源集》(金城出版社),另一本是《佘有进的风云际会》(八方文化创作室出版)。

《潮侨溯源集》从不同方面书写了百年来潮侨先辈在新加坡、马来亚开拓的历程,及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为潮侨寻根溯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资料,其中《回顾新柔潮人甘蜜史》这章,对早年新加坡甘蜜种植业有颇为详尽的描述。

本书作者潘醒农1904年生于广东潮安,1921年南下新加坡从商,曾担任义安公司中文秘书,又担任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秘书和青年励志社义务秘书。1933年创立“南岛出版社”编著华文书刊,并主编及出版《青年周刊》《青年月刊》《南岛旬刊》《南岛画报》等刊物。

潘醒农在《回顾新柔潮人甘蜜史》开篇即指出:“1819年以前,新加坡是个森林茂密的无名小渔村,未经开发的小岛,除了河旁住着几家马来人,另有约20片华人新辟的甘蜜园。甘蜜园的第一批垦殖者,是由天猛公伊布拉欣的父亲天猛公阿都拉曼由廖内岛引进的潮州人。”

文章接下来又说:“百多年前,槟城、新加坡和柔佛三地的初期发展完全依靠椒蜜之种植,因这两种珍贵的经济作物,才为今日繁荣的市镇创下基础,可以说它们是新马的兴邦之母。最先在本邦从事种植椒蜜者系华族中的潮州人。潮州人在新柔种植甘蜜及胡椒,有史料可证明。新加坡开埠后不久,便有甘蜜园的买卖,据《海峡殖民地政府档案》56卷中的一份地產买卖文件中记载:售地人为Tan Ngun Ha(陈银夏)、Tan Aloo(陈亚鲁)、Heng Too An(王图安),上列三位售地者,由他们的译名可知都是潮州人。”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本书指出,据早年的档案记载,新加坡种植甘蜜园的地点主要有八个:1.实利基山(Selegie Hill)西侧;2.史丹福山,该山后改名珍珠山,位于山坡的西面、西南面及东南面;3.里峇峇利路(River Valley Road)一带;4.武吉知马路;5.汤申路;6.双口鼎;7.东陵区;8.实龙岗路一带。

本书也指出,1839年,椒、蜜成为新加坡最重要的农作物,那时华族中最大种植家为佘有进,他在里峇峇利路至武吉知马路与汤申路一带购地8英里至10英里,以种植甘蜜和胡椒。1841年种植面积更由1836年的2350英亩扩展至新岛内陆——东陵区的大部分地方。到了1848年,甘蜜的种植面积已扩展到2万4220英亩,胡椒园地的面积为2614英亩,整个内陆地区,几乎漫山遍野都是椒蜜圃,共有丘800座;其中200座已荒废,600座尚有生产,分布于新加坡的西部与北部一带。

本地首位大规模种植甘蜜者

佘有进(1805-1883年)1823年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后来成为“甘蜜大王”,从事甘蜜转口贸易。《佘有进的风云际会》作者佘立松是佘有进的儿子佘柏城的第五代后人,他也是伦敦经济学院硕士,主修经济史,论文研究新加坡早期土生华人中间商和华人秘密会社。佘立松原本对佘氏家族的辉煌过往一无所知。直到2012年,佘有进墓园被发现,他才开始着手研究,翻阅大量文献记载,汇集研究成果,因而出版了《佘有进的风云际会》。

本书描绘了佘有进的一生经历,以及他的几位名人儿子佘连城、佘柏城等人的故事。本书也述及新加坡农业垦殖史,并辟《甘蜜和胡椒大王(1835-1850年代)》一章,书写甘蜜种植业与佘有进涉足甘蜜行业的情形。

佘立松写道:“1830年代标志着甘蜜行业的兴起。欧洲迫切需要甘蜜,英国市场对于甘蜜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于是,甘蜜价格飙升,这促使了华人的甘蜜和胡椒种植行业迅速扩张。到了1839年,甘蜜和胡椒的种植成为新加坡仅有的两个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作物。”

佘有进是在1835年决定在甘蜜行业放手一搏。本书指出,据《海峡时报》报道,佘有进是“第一位传授新加坡华人如何种植甘蜜和胡椒的人。终其一生,他都是甘蜜和胡椒贸易的领头羊。”但佘立松认为,佘有进是“首位在新加坡大规模种植胡椒和甘蜜的人,而不是教华人如何种植的人。这种不切实际的说法与其说是真的,不如说是杜撰的。”

在涉足甘蜜行业之前,佘有进也克服了一些潜在阻力。

第一、来自潮州同行的激烈竞争。第二、地盘问题,甘蜜行业在当时是一个监管宽松的行业,港主们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垦殖园从一片枯竭的土地迁移到任何地方,尤其在早期阶段,对于像佘有进这样的新手来说,想要宣称拥有某处土地或者地盘很具有挑战性。第三、帮会问题,尤其是义兴会。胡椒和甘蜜的垦殖与这些秘密帮会紧密相连。他们牢牢掌控着华人移工,而移工对于垦殖园的工作则至关重要。第四、佘有进还得考量甘蜜的经济效益问题。国际市场对于甘蜜的需求巨大,这就意味着他们都只是价格接受者,无法掌控国际市场。

到了1840年代初,佘有进既是财主也是地主,深入涉足甘蜜生意。他与其他富有的潮州商人广泛合作,运用财富和人脉来扩充土地。凭借着巨额财富和广泛的贸易往来,佘有进掌握了信贷额度,既能够为垦殖园提供所需物资,又能够为甘蜜和胡椒的运输提供财力支持,而义兴会则控制着华人移工,为其做体力活。佘有进的财富也让他能够随心所愿地买下垦殖园的所有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