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变身”

字体大小:

本地校园经过“大改造”,以独特的设计面貌呈现,让学生尽情享受新时代校园的活力!

提起“校园”,你会想起教室的塑料桌椅,以及图书馆内密集的书架吗?

校园的学习环境不一定都是如此沉闷。自2019年起,教育部推出“重建与改善现有学校计划”(Programme for Rebuilding and Improving Existing Schools,简称PRIME)翻新本地中小学。有的学校注入更多设计元素,打造促进师生交流的场所,让校园环境变得更温馨舒适,有的则开辟活动空间,让学生们在课堂外掌握新技能与知识。

校园处处充满惊喜,教育突破边界以新形态鼓励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代校园里有哪些独特的新设施吧!

1)新潮食堂

今年的新学年,裕华中学食堂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师生。学校食堂经过大改造,变身成时下年轻人爱逛的“咖啡座”,也成为学生们玩桌游及温书的好去处。

食堂以绿叶壁纸装饰,并安装自然柔和的暖光,校方还增添不同类型的座位。除了一般的长桌长凳,食堂也有圆桌与高脚桌椅,适合小组学生用餐温书,一切旨在打造舒适温馨的咖啡座氛围。

学生都对食堂的“新装”十分满意。中四生陈炜杰(16岁)说:“以前,食堂很单调,桌子都摆放得很整挤。如今,食堂更舒适,还设有桌面足球机。食堂还放置‘层层叠’(Jenga)积木与纸卡游戏等,让我们取来玩。我常看到同学在休息或放学后到食堂玩游戏,放松心情。”

学生最喜欢的校园角落之一

中三生卓卉淇(15岁)也很喜欢食堂的绿色设计,所以有时会与同学到食堂讨论功课。她指出,靠近食堂的户外用餐区很受欢迎,因靠近教师休息室,学生常与教师约在那儿讨论功课。学校打造的舒适环境会让学生更愿意留在校园温书与交流。

学生参与设计

原来,绿意盎然的咖啡座式设计是校方收集学生的反馈后打造的。学生委员会会长蓝伟胜(中四)告诉《逗号》,学校每年举办“I Say”论坛,让学生发表意见,共同打造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新食堂的设计概念就来自这个活动。

这不是裕华中学第一次让学生为学校设施提出建议。不论是让学生玩乐器的音乐角落,或是课后休闲活动室YEAHub等,校方在翻新设备前都会考虑学生的想法。冯振杰校长说:“我们要让学生有发言权,知道校方重视他们的心声,学生也会更积极,更有归属感。”

学生委员会副会长胡嘉妮(中四)说:“看到食堂的新样貌,我以全体师生为荣。因为,同学很踊跃发表意见,学校师长也很愿意聆听我们的建议,大家一同打造更舒适的校园角落。”

2)新课程开辟新教室

教育部的翻新工程把不同学校的专长和特别课程纳入考量,让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所需的空间和开辟新的设施。

蒙福中学设置了一个“设计工作室”,工作室内有五台3D打印机和三台镭射切割器,让同学学以致用,创作机器人和玩具等作品。

蒙福中学自2018年开始,为中一和中二学生开设应用学习课程(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能。课程通常以主题形式进行,如“智能家具”、“防盗系统”等,同学根据各自的想法,设计他们的作品。

资讯通信技术系主任郑启恩(42岁)说:“我们开设课程是希望同学能够持有开放的态度,学习新知识技能,能够紧贴科技趋势的发展。”

有兴趣进一步掌握数码和设计技术的学生,还可以加入资讯通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和科创学会(Makers' Club)课外活动,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创作。

运用所学 解决问题

参与科创学会的中三生罗俊尧说,他曾运用设计工作室的器材设计智能垃圾桶,有效地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此外,他也曾运用3D打印机和镭射切割器,以环保材料打印母亲节花朵,在学校进行义卖。

他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制作一个节能省水的水耕栽培系统种植植物。

罗俊尧谈到创作过程时说:“我会先跟组员讨论构思,参考老师的意见,然后在电脑上进行设计初步的原型,确定了再进行3D打印。”

他认为,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让他很有满足感。

3)专属学生的户外学习空间

从2022年3月开始,文礼中学在校内开设菜园,开放让修读不同科目的学生参与种植,他们包括科学、食品科学和参与课后活动的同学。选修科学的同学会利用菜园进行实验,例如测试水耕栽培和传统的土壤种植的区别。

学生发展主任陈淑仪(33岁)表示,菜园的特别之处,是能够将不同学科的同学聚在一起,共同参与种植活动。学生们也会学习种植各式各样的蔬果,包括玉米、蜜瓜、毛豆和番茄等,这也是让同学了解适合在本地栽种的植物。

她也说:“同学们能够学到如何解决问题。例如,当他们在耕种时遇到虫害时,会用平板电脑拍照,再用网络的图像搜索功能,寻找解决办法。”

建构友善的社交环境

菜园所种的蔬果,部分会赠予校内食堂,让学生们也能品尝自己所种的食物。

同学通过种植蔬果,也更懂得珍惜食物的重要性。选修食物科学的陈大政(15岁,中三)觉得自己亲手种的食物更好吃,也很有成就感:“从参与栽种、浇水、施肥到最后收割食物,整个过程并不容易,我更能体会到农夫耕种的辛苦。现在我会更加珍惜食物,减少浪费。”

校长英德吉星(Inderjit Singh)校长(46岁)说:“在校内,菜园提供多一个机会让同学齐聚一堂,在食堂吃着自己栽种的食物,坐在一起聊天,创造友善的校园环境。我们也会把食物捐给文礼社区冰箱(community fridge),帮助有需要的居民。”

4)独具魅力的图书馆

你记忆中的学校图书馆是怎样的?是不是一进门就看到排排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籍呢?

为了提高本地学生的阅读习惯,从2019年开始,不少学校着手改善校内图书馆的设计,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增添生气。

四德女子中学的图书馆在2022年1月翻新后重开。学生踏进图书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剧场形式的借阅空间,由弧形照明书架组成,宽裕的座位方便同学们进行讨论或阅读。

图书馆变得更明亮

一些中学图书馆自建立以来,一直没有完善馆内设施。有些角落没有充足的光线,不太适合学生阅读。

尚义中学的旧图书馆的采光不佳,因为书架摆放靠近墙壁,阻挡光线照进馆内。现在图书馆把架子换成了白色,放在图书馆的中央,让阳光照进图书馆,使图书馆变得更明亮,方便学生阅读。

同时,新设计的图书馆减少了书籍的数量,从原本的1万2000本书籍减至目前的8900本,让图书馆的整体面貌更整洁和宽敞,减少压迫感。

学校也在图书馆内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学校图书馆设置阅读、学习、举办研讨会等区域。其中多用途区可以举办讲座、诗歌朗诵、短剧表演和电影放映,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多元的学习环境。

早报校园 zbschools.sg 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码平台。它汇集学生报旗下《小拇指》、《大拇指》和《逗号》的精彩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报道,让中小学生轻松读新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